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2 20: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一、 以中国外交家耿爽的视频导入课题
同学们,当前“新冠”疫情蔓延全球,西方某些国家和反华势力企图把责任嫁祸给中国,对此,我国的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如此回应,请看视频。
多么义正辞严,扬我国威。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古代的一位外交部发言人唐雎,他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呢?请看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出示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理解内容大意,品析人物形象。
2、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过渡语: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大家是否真的读准了字音,断准了节奏,理解了文意。
检查预习
过渡语:检查预习,先扫清字词障碍,找同学读第一行(横着读)。
1. 读正字音
怫然( fú ) 徒跣( xiǎn ) 抢地( qiāng )
韩傀( guī ) 要离( yāo ) 休祲( jìn )
缟素( gǎo ) 色挠( náo ) 谕矣( yù ) (齐读一遍)
提醒:请同学们把难读易错的拼音标注在课本上
过渡语:我们再给文中三处句子划分节奏,找同学断一断。
2.读准节奏
(1)寡人/ 欲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3)安陵君/ 受地于先王/ 而守之。
(4)公/ 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 提醒:请同学们把断句标注在课本上
过渡语:我们赶走了字音断句的拦路虎,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大声地翻译课文,翻译时要注意:信、达、雅。有不懂的句子可以举手提问,全班共同解决。开始翻译。(无人举手,大家没有疑难句子吗?那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 出示ppt(2分钟读,2分钟翻)
3.读懂文意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这样,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读懂了文意,那同学们思考一下,
请问唐雎与秦王唇枪舌战了几个回合? 分别是哪三个,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控制15分钟)
三、品读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过渡语:这三个回合是非常激烈的语言交锋,俗话说言为心声,对话往往能折射人物的心里活动。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合作朗读对话,读的时候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并给大家展示。
过渡语:老师先找出一处,从用词的角度给大家作示例分析,请大家借鉴老师的示例去合作朗读并分析人物。
教师出示ppt示例
我选的是第 一 回合;
从文中“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炼字角度)
读出了 “听”“何”二字是质问的语气,秦王与安陵君同是诸侯国国君,却要求安陵君对他言听计从,
体现了 秦王 狂妄自大 的特点。
学生赏析: 我选的是第 回合;先朗读后分析
从文中 ,
读出了唐雎或秦王 的心理(态度),
体现了唐雎或秦王 的性格(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合作朗读人物对话,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把
握人物性格特征,可从炼字、修辞、描写、潜台词等角度赏析)
(5分钟讨论,展示20分钟)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男读秦王,女读唐雎,师生合作读,品完人物再读。指定好三到四个小组展示)
第一回合
秦王不说问:“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答: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和安陵君同是诸侯国国君,却要求其言听计从,可见秦王盛气凌人,态度跋扈。
安陵君不听,秦王又用灭韩亡魏的事实来炫耀秦国的军事实力,气势咄咄逼人。接着,又伪装成一副施加恩惠的面孔,说把安陵君当长者,请他扩大疆土,一副虚情假意、阴险狡诈的面孔。并且反问唐雎是否轻视自己,言语间有严厉指责的意味。
师问1:
秦王真的想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小国吗? 出示PPT背景资料
插入社会背景资料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师问2:
面对强秦,唐雎怎么做的?
唐雎回答简短有力,有理有据,说明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是继承的祖产,不敢随便交换,当即识破秦王的诱骗的诡计。接着重申立场,又说千里不易,何况区区五百里,直接拒绝秦王的无耻要求,可以体现出他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特点。
(板书 秦王 盛气凌人 虚伪狡诈
唐雎 有勇有谋 胆识过人 )
(秦王指导:重读何也,读出盛气凌人和严厉指责的语气,灭韩亡魏语气要故意拉长音调,来读出秦王不可一世的炫耀语气,而表转折,重点读逆和轻……与,这是质问的语气,要读出秦王骄横跋扈的态度)
(唐雎指导:重读岂直……哉,这是反问的语气,读出唐雎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的态度)
第二回合
秦王怫然怒,问:“公亦闻天子之怒乎?”答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反问:“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答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恐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言外之意是如果你惹怒了我,我会发动两国战争,让安陵国尸横遍野,灭掉安陵小国。企图逼唐雎就范。
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进行反击,这里的布衣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而秦王却认为平民发怒只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跑,用头撞地的愚蠢可笑行为,小打小闹而已,不足为惧。这里体现了秦王蔑视百姓,目中无人的特点。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唐雎当即驳斥秦王的肤浅认知,提出了“士之怒”,并列举了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仿他们,立刻要跟秦王拼命。言出必行,拔剑而起。
这里写出了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地斗争,写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特点,将故事的发展推向高潮。
(秦王指导:重读天子之怒乎,读出秦王勃然大怒的语气,亦……尔,意为不过……罢了,语气轻蔑,语速轻缓。要读出秦王目中无人,浅薄认知的语气)
(唐雎指导:重读未尝……也,判断语气,读出唐雎的临危不乱的态度)
师问:
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 ?
面对不卑不亢的唐雎,秦王勃然大怒。秦王想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恐吓唐雎,潜台词是如果你惹怒了我,我会发动两国战争,灭掉安陵国。企图逼唐雎就范。(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
(板书 秦王 狂妄自大 认知浅薄
唐雎 不畏强暴 临危不乱)
第三回合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指导:排比句要一气呵成,铿锵有力。最后一句语气逐渐加强,语调逐渐升高,重读今日是也,这里语气最为强烈,读出唐雎马上拔剑而起,同归于尽的态度。)
(秦王指导:与前面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读出秦王屈服恭敬的语气,读出恭维讨好的语气,语调降低,语速和缓。)
师问1:
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位布衣之士,有何用意?
唐雎先驳斥秦王对布衣之怒的肤浅认知,又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故事,告诉秦王何为士之怒,与天子之怒形成对比,可谓气贯长虹,天地动容。后暗示秦王要效仿他们,刺杀秦王,并且言出必行,挺剑而起,表明了他视死如归、以身报国的决心。
秦王的嚣张气焰瞬间被浇灭,被“士之怒”所震慑,并向唐雎正式的道歉,称谓上由公到先生,前后态度多变,形成鲜明对比,富有戏剧性,甚至借机恭维、讨好唐雎,体现出他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随机应变的特点。同时,秦王“长跪谢之”的动作描写,侧面烘托出唐雎在这次拼死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唐雎没有辜负使命,捍卫安陵国的尊严,布衣之“士”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板书 秦王 色厉内荏 本文唐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唐雎 视死如归 ) 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板书的形状是个士, 写作手法是对比 衬托
师总结: 唐雎没有辜负使命,捍卫安陵国的尊严,布衣之“士”的形象深入人心。

过渡语:同学们,何为士?(用手指着板书问)

四、拓展提升,深化士的形象 (拓展10分钟)
PPT出示“士”的图片 解“士”之文义 学“士”之精神
在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多达百余种。这不仅说明士阶层的复杂,也说明他们的行迹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治狱的刑官可以称为吏士, 杰出的男子可以称为志士,英雄人物可以称为勇士,以身殉道的人可以称为烈士等等。
本文的唐雎就是一位不卑不亢、有勇有谋的谋士,
是一位临危不乱、视死如归的勇士,
是一位能言善辩、话有玄机的辩士,
是一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壮士。
是一位令人钦佩,流芳百世的布衣之士。

出示ppt 我们国从古自今还有哪些令人钦佩的 “士”?
请你分享一下关于“士”的故事

荆轲刺秦王 晏子使楚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悬梁刺股 虎门销烟 抗金英雄 三顾茅庐 千里走单骑 破釜沉舟 苏武牧羊 卧薪尝胆 钱学森 邓稼先 袁隆平 钟南山 抗疫英雄们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的这些令人钦佩的士,
他们有不坠青云之志,有气吞山河之势,有海纳百川之怀;他们身肩重担,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间,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故而深入人心,受历史铭记,百姓爱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代英雄人物虽然一去不复返,但他们鲜活的故事却长流人间,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六、布置作业 过渡:本文选自《战国策》,老师推荐大家读一读
推荐阅读《战国策》
《战国策》,西汉_??????_编订的_?????????_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汇编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熟知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便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