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教学设计
——选自黄梅戏《打猪草》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打猪草》唱段《对花》,并能分角色有表情地表演唱。
2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语言的方言化、唱词结构的衬词化、舞蹈性几大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活动,感受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学唱黄梅戏《打猪草》唱段《对花》。
2在欣赏和演唱活动中了解黄梅戏在唱腔、语言、唱词结构及舞蹈性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对花》唱段旋律中两处旋律难点即“拖腔”的学唱:“田埂下”“什么花”。
2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戏曲的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理解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现代京戏唱脸谱。
2师生接龙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引入黄梅戏。
3复习黄梅戏常识:
戏曲包含13大元素分别是:(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黄梅戏是我国(安徽)省的地方戏曲。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
她的几部有名的代表作分别是《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打猪草》
4出示课题:《对花》——选自黄梅戏《打猪草》
二、新课
作品简介
《打猪草》是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 说的就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猪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
聆听并学唱《对花》
1观赏戏曲动漫版《对花》:
音乐情绪上有什么特点?(活泼欢快)
剧中的两位主人公“金花姐姐”和“金小毛”分别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行?(小旦小生)
2聆听严凤英原唱戏曲版《对花》:
你听出有哪些伴奏乐器?(打击乐器:堂鼓、锣、钹及高胡)
3听教师范唱版《对花》:
找出唱段中唱词的特点(即不表示具体意思的唱词)。
这句唱词能否去掉?对比感受去掉后的效果。
教师讲解黄梅戏唱词特点:“唱词结构的衬词化”,既丰富了乐段结构,又渲染了情绪,是不能去掉的。
学唱衬词
4播放教材简化版《对花》,学生随乐哼唱。
随乐哼唱,找旋律难点(即“一字多音”,又叫“拖腔”)
学唱“田埂下”“什么花”两处“拖腔”
a跟琴唱谱 b用“lü”哼唱 c填词唱 d完整学唱第一句唱词
5学唱中间对唱部分:
学生随乐哼唱
跟琴唱,教师适时地纠正音准及节奏。
6完整演唱第一段,强调“板眼”和“韵味”
讲解并示范什么叫“板眼”
如何才能做到有韵味?(通过发声练习及歌词朗读,强调声音位置)
7教师范唱第二段:
学生聆听范唱,找出带有方言发音的字。
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注意用方言发音去唱。
8跟伴奏分角色完整演唱《对花》全曲
三、拓展
猜花名,填词唱。
1长子打把伞,矮子戴朵花,
此花叫做,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叫做(莲蓬花)
2头顶小喇叭,喜欢满墙爬,
此花叫做,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叫做(牵牛花)
戏曲动作——感受黄梅戏独特的舞蹈性
1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动作:兰花指、剑指及戏曲圆场的基本动作,学生学做。
2将这些基本动作贯穿运用于《对花》,学生随教师学做。
3分组练习并展示
四、课堂小结与回顾
1结合板书,回顾课堂,学生谈收获。
2谈谈你对戏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