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讲解】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知
(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2)温故而知新:得到。
而
(1)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之
(1)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东西。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前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3)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时
(1)学而时习之:按时
(2)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3.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2)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3)三人行
古义:虚指,泛指多个;
今义:数词,确指三。
(4)逝者如斯夫
古义:逝去的一切;
今义:多指离开人世的人。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省略了“以”后的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对点练习】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博学而笃志
【答案】D
【详解】
A.句意为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相当于“吗”;
B.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C.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于,不是通假字;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不堪其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通假字的把握。仔细分析选项即可。ABD三项不含通假字。C项中的“有”通“又”。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从心所欲,不逾矩。
B. 匹夫不可夺专也。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人不堪其忧。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C项中的“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饭疏食,饮水
【答案】A
【详解】
A.古义:诚信\今义:诚信;
B.古义:旧的\今义:缘故、事故等;
C.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
D.古义:凉水\今义:泛指一切水;
故选A。
5.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答案】D
【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6.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B、C三项的“之”都是代词,他(它)的意思。D.“之”:到。故选D。
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把握。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
7.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
B项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当”。C项前一个而表示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D项前一个乐是“乐趣”的意思,后一个乐是“以……为乐趣”的意思。A项都是“作代词”。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
D.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中的两个“而”都是表转折。A前者“了解”,后者“得知”。B前者“给、替”,后者“做”。D前者“知识”,后者“学习”。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名词做状语。B名词做状语。C这里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10.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传不习乎(传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传不习乎(传授)”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 “传不习乎”中的“传”在这里指的是“老师传授的知识”。
11.根据课内文言积累,完成小题。
浩浩同学采用“整理归纳法”复习文言知识。下表中归纳有错误一项是
选项 类别 例句呈现
A 通假字 ①不:尊君在不。
②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 古今异义 ①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饭:饭疏食,饮水。
③可以:可以为师矣。
C 敬辞 ①尊君:尊君在不。
②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子:子曰/曾子曰。
D 词类活用 ①饭:饭疏食,饮水。
②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传:传不习乎。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
A. 通假字:①不:尊君在不,不通否;②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③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正确;
B. 古今异义:①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②饭:饭疏食,饮水,饭,吃饭;③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正确;
C. 敬辞:①尊君:尊君在不,尊君,您的父亲,敬辞;②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我的父亲,谦辞;③子:子曰/曾子曰,子,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故C错误;
D. 词类活用;①水:饭疏食,饮水,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②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③传:传不习乎,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正确;
故选C。
12.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面》)
③子曰:“温故面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仁在其中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断一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
(1)①生气,恼怒;②诚信;③疑惑;④仁德。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2)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观点是:要多复习,要学思结合,要找到学习的兴趣所在;在学习态度上的观点是:要珍惜时间,要随时学习,要热爱学习。这些观点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比如“学而时习之”就告诉了我一个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学习后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我每周复习,每次考试前复习,都觉得懂的知识又多了一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了。老师都说我综合能力强,我知道,这是多复习的结果。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
③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④句意:仁德就在其中了。仁,仁德。
(2)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①温故,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为师,做老师。
②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3)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故断句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故断句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通读文言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句理解体会。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根据“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分析,学习要多复习;根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分析,可得出学习与思考要结合;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析,可得出要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态度上的观点:根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析,可得出要热爱学习,根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分析,要态度谦虚;根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分析,可得出要珍惜时间。具体解答时,要选择一句话,注明学习态度或方法,谈体会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作答,合乎情理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④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疑惑。”
⑤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⑥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⑦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⑧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⑨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论语》,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________,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饭疏食饮水 C.博学而笃志 D.温故而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朱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答案】
(1) 儒 仲尼
(2)C
(3)①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②时光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4)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目的是提倡以儒家思想治国。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于鲁国陬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
(2)
A.时习:按时温习。时,名词活用为副词,按时。
B.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C.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D.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学习过的知识。
故选C。
(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①三:泛指多数。②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4)
本题考查拓展性阅读与理解。该句话的意思是《论语》博大精深,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了。然后再分析赵普这样评价的目的。这句话的目的在于强调《论语》对于修身治国的作用,强调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强调儒家思想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倡天下学子以及统治阶级学习并采用儒家思想,提高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所以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多丰富自己的知识。
【点睛】
译文: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