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汇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汇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3 10:1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
【讲解】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2)期日中:太阳
3、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多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因此。
(3)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4)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带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应为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3)待君久不至,已去。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
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4)非人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
【对点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C.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答案】B
【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选择,逐项排查。B项有通假字,不:通“否”,表示询问。其他项没有通假字。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把握。“尊君在不”的“不”通“否”。A项的“女”通“汝”;B项“罔”不是通假字;C项的“见”通“现”;D项的“说”通“悦”。
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字古义。
去:古义 ,今义“前往”;
顾:古义 ,今义“顾及”、“理睬”;
儿女:古义为 ,今义为“儿子女儿”;
文义:古义为 ,今义为“文章的意思”;
委:古义为 ,今义为“委托”。
【答案】(1)去:古义“离开”;(2)顾:古义“回头看”;(3)儿女:古义为“子侄辈”;(4)文义:古义为“诗文”;(5)委:古义为“舍弃”。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约定)
C.相委而去(离开)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答案】D
【详解】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因:趁、乘。故选D。
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昂首观之
B.藐小之物
C.心之所向
D.下车引之
【答案】C
【详解】
题干中“之”附在人名后,无实际意义。
A.为代词,指蚊;
B.为结构助词,“的”;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D.指元方,代词。
故选C。
【点睛】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ACD三项正确。B. 即公大兄无奕女。应翻译为:是谢太傅谢安的大哥谢奕(字无奕)的女儿。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 欣然接受
B.友人惭,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
C.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D.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
B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引:拉,牵拉/引出。A项,然:……的样子。C项,期:约定。D项,舍:舍弃。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太丘舍去(舍弃)
C.去后乃至(才)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D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顾:回头看。翻译为“照顾”明显不通,要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
B.与儿女讲论文义(和)
C.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的多义现象或不同用法。D项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若:如,及,比得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C.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答案】D
【详解】
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D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因:趁、乘。
1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俄而:不久、一会儿。
B.期行:相约同行。
C.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D.尊君:尊贵的君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D. “尊君”的意思是你的父亲,不是“尊贵的君王”的意思。答案为D。
12.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尊君在不 学而不思则罔
B.太丘舍去 又渐如高舍
C.下车引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D
【详解】
A.第一个“不”,同“否”;第二个“不”用在动词前,表示否定。
B.两个“舍”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第一个“舍”为动词,丢下;第二个“舍”名词,房屋、住所的意思。
C.第一个“之”是代词,“他”,指元方;第二个“之”可解释为“的”。
D.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
故选D。
【点睛】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改为:“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子侄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下车引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C.元方入门不顾 江春入旧年
D.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D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何:代词,什么/副词,多么。A项,与:跟(和、同)。B项,之:代词,他,它。C项,入:动词,进入。
【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