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观潮》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9 17: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观 潮
周密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入海口成喇叭状,每逢涨潮海水倒灌,水势受阻,形成著名的“钱塘潮”。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古人赞曰天下壮观无。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余韵犹在
雄伟壮观
观 潮
周密
词语反馈练习:
1.天下之伟观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方其远出海门
4.仅如银线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6.吞天沃日
景象
农历十六日
当……时
发、起
仅仅
连接着天
用水淋洗
7.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0.如履平地
11.倏尔黄烟四起
12.人物略不相睹
13.随波而逝

穷尽

舞动

踩,走
忽然
一点儿也不

14.吴儿善泅者数百
15.皆披发文身
1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7.珠翠罗绮溢目
18.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9.而僦赁看幕
20.虽席地不容间也
游泳
画花纹,动词
巨波


租用
许,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课文中的语句: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腾起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
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三段。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2、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3、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4、写观潮人数之多。
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
作者从形状、颜色、声音、气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水进行了描绘。
请说出下面句子或词语是描写潮水的哪些方面。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形、色)
大声如雷霆
(声)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势)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正面描绘?
比喻
夸张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
由远到近的顺序
1、水军演习写得扣人心弦,水军表演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2、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却结束在“烟消波散”的静景中,这采用的什么写法?
以静衬动
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 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请摘记出来。
持、
争、
鼓、
溯、迎、
出没、
腾身等动词。
运用了
披、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你认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赞叹弄潮儿本领的?
1、“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虽席地不容闲也。”说明了什么?
2、写观潮的人多,对描写潮水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衬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说明观潮人数之多。
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