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3. 条形统计图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3. 条形统计图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2 20:5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条形统计图(二)” 说课
教学背景:
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运用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真实地得以展现,各项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情感才能得以发展。
《条形统计图(二)》是学生在二年级认识统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看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就是能直观地反映事物数量的多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知道数量的多少不但和直条的长短有关,而且和每格所表示的数量有关。根据已知提供的信息,合理的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能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
在新知的教学前,我先与学生一起简单的分析了统计表中的一些信息,然后再重点就小胖制作的一张条形统计图进行复习。首先请学生思考:(1)这张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2)怎样有条理地来看这幅统计图?按这样的顺序回答:
你先看到什么?(标题---统计内容)再看到什么?(横轴---统计项目) 再看到什么?(纵轴---统计数量和单位名称) (3)大客车有几辆?(15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解决每格表示2辆)(4)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直条的长短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揭示出课题:条形统计图。
在新知的教学时,
(1)我通过竖排的条形统计图与横排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是由标题、项目、数量、单位名称和直条五要素组成的。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是都用直条的长短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2)出示:刚才我们对部分车辆情况进行了统计,现在有两个同学另外收集了一些信息。(出示统计表)你知道他们统计的是什么吗?

1)小亚根据这张统计表画了一幅统计图,她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根据5要素说)
2)小巧也画了一幅统计图(出示)她对吗?(有的学生觉得对,有的觉得不对)
说说理由。(有个学生说:”24不应该再那里,太低了。”另一个反驳:“不对 ,这里一格表示5,所以小巧20多1格不到一点是对的。”师问第一个学生:“现在你觉得?”生答“刚才我没看清1格表示多少”)
3)你更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
4)那么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纵轴上的数量的?(根据最大数和纵轴上给出的格子数来确定每一格表示几)
5)小结:条形的长短与每格表示的数量有关。
教学不是教案按部就班的兑现。老师面对的是有思想的生命而不是冰冷的机械。教学是交流,是对话,是互动,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
这段教案在试教的时候学生并没有产生问题,但是二度教学时学生因为没有看清1格表示多少所以开始误以为图2是错的,学生生成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思考,有争议、有自我否定,最后体会到自己问题的所在,也突出了“纵轴上每一格表示几”对于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
出示2幅不标数量的条形统计图
1)两个售货站中,哪种食品最受欢迎?(雪糕)
一定吗?(不一定)为什么?(因为不知道每格表示几)
2)(出示数据)
现在看到谁最多?(矿泉水)
为什么数量大,条形反而短?(因为每格表示的数大了)
右图每格也是5,70要画几格?(板书:70÷5=14)那么就画不下了。
直条的长短与什么有关?
3)小结:通过观察2幅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了直条的长短与每格表示的数量有关。
数学学习往往会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猜想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在同一幅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与每格表示的数量有关,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越大,直条越短表示的数量越小。当老师提供的图例上没有数据时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因为他们只关注直条的长短,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直条最长的“雪糕”。当老师出示数据后,他们很惊讶,觉得很有趣,猜想正确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一个好的教学环节设计应该具有矛盾情节的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探索知识的本源。
由于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后面教学中,我也非常重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信息,课堂上还出现了意外的生成。本节课我预留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当堂反馈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