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9 17: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导入: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作家、文体: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约,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与他同时代的人推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宋濂、刘基、高启合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潜心学问多年。明初朱元璋重用他,任命他为江南儒学提举,做太子的老师,并担任皇帝的顾问。他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管起草诏书;朝廷的重要文书,也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子孙参与乱党,全家被贬往四川,中途病死于四川奉节。宋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最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送东阳马生序》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文体介绍:
本文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本课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