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3 09:3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一、
单选题
1.
(2分)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济南(jì)?
?
?
?
?安适(shì)?
?
?
??髻儿(jì)
B.着落(zhāo)
?
幻想(huàn)
?
?狭窄(xiá)
C.暖和(huo)
?
?宽敞(chanɡ)
?
澄清(chénɡ)
D.伦敦(dūn)
?
?慈善(cí)
?
?
?
?
刮风(ɡuǎ)
2.
(2分)
下列语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D.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3.
(2分)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此,要得国风清,尚需家风正。
②家风与物质无关,家庭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讲家风。
③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④家风与精神有关,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都离不开家风。
⑤家风亦关乎国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家与国相连相通。
A.③④⑤②①
B.③②④⑤①
C.③①④②⑤
D.②④①⑤③
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冬天的雪,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同季节。
B.“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而且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
C.他无法静心学习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认真学习的乐趣造成的。
D.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5.
(2分)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6.
(3分)
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春》全文用诗的笔调,按“盼春—颂春—绘春”的思路,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描绘春天。
B.《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景色,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寓情于景。
C.《观沧海》一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
D.《雨的四季》一文作者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1分


7.(7分)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读书人生美如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好字书写)请用正楷字把“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抄写在下面。
(2)(名句仿写)少年正是读书时。有同学搜集到汉代刘向的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书犹良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请仿照这句话再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近。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探究)在这次读书活动中,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同学们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拟出了一份调查报告。阅读下面这份表格,写出你的探究发现(至少两点)。
课外读物
中外文学
漫画娱乐
科普
其他
所占比例
30%
42%
12%
16%
阅读时间
半小时左右
1小时左右
两小时
三小时
所占比例
45%
30%
15%
10%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
?
8.(4分)
请根据要求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的病句进行修改。
①诗的境界中必须一定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②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暗。
(1)第①句:词语累赘,可删去“________”一词。
(2)第②句:用词不当,可把“阴暗”改为“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9.(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①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④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多姿多彩和坚韧。
⑤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⑥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⑦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选自《赵丽宏散文精选》,有删改)
(1)文章标题改成“芦苇赞”,好不好?谈谈你的理由。
(2)阅读文章第③~⑤段,说说作者写出了芦苇的哪些特点。
(3)第⑤段写芦苇层次井然,试梳理其描写顺序。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简析其妙处。
?
10.(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_________图→________图
(2)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3)赏析句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从修辞角度)
(4)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
11.(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济南的冬天
老?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地形特点是“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B.“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里的“镶”字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嵌入蓝天的景观。
C.本文以对比开篇,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也抒发了作者对北平、伦敦的嫌弃。
D.本文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与“水”,写“水”主要抓住了“温暖”“澄清”的特点来写。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学完《济南的冬天》,小欣提出了疑问:题目是“济南的冬天”,结尾为什么写“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呢?请你联系全文,帮小欣解答疑惑。
四、
古诗词鉴赏
12.(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它在“青山”之外,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的“潮平”和“风正”分别点示出江面开阔、风顺且猛的宏大气势。
C.颈联中的“生”和“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昼夜更替与新年旧年交接的景象。
D.这首诗抒写诗人王湾停宿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
写作
13.
(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1年春节档的几部电影频频刷新国产影片的票房纪录。其中,《你好,李焕英》打动了万千人。导演贾玲说:“母亲这一生过得很辛苦,如果可以穿越回去,我会告诉她:重新选择人生吧,你要活得更好。”腾讯影评:“这不仅仅是给她(导演贾玲)母亲的一封情书,更是给观众母亲的一封情书。”小海观影后,“母爱、亲情、回忆、往事、拼搏、努力、追梦、圆梦、敬老、尽孝”等词涌上心头。
请围绕材料,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任务一:生活中,你是否对自己的父母留有遗憾?如果可以穿越回去,你会如何弥补?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请给你的父母或亲人写一封“情书”。
任务三:请你从小海的感受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写一篇观影感。
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3)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A
7.
(1)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2)书犹音乐也(书犹阳光也),?善读之可以怡情(善读之可以暖心)
(3)①同学们课外阅读内容主要以漫画娱乐为主(或阅读漫画娱乐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②他们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大部分在半小时左右(或较少)。
8.
(1)一定(或“必须”)
(2)阴影
9.
(1)不好。文章标题巧妙地借用帕斯卡的话点明了写作的对象,运用拟人手法翻出新意,给读者以提示。
(2)①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一身都有经济价值);②顽强、坚韧。
(3)以时间为序,依次描写了芦苇四季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
(4)选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芦苇四季之美,表现了芦苇的忍耐和坚毅,借此间接地表现了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这种方式避免了直白、空洞的表达,增加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10.
(1)春花竞放,春风和煦
(2)不好。“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钻”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劲,让人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感,富有理趣,让人喜爱。括号里的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果树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4)从触觉的角度来描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
(5)“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不能删掉。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图。如果删掉,就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与实际不符,也没有丰富的想象意味。
11.
(1)C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睡着”“唤醒”将老城与春风人格化,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3)结尾的“这”指冬天的济南“有阳光、有山有水”。既总结了全文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一特殊时令里济南这一城市的赞美之情(对带有济南地域特色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呼应了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同时也是对题目“济南的冬天”的呼应。
12.
(1)B
(2)设问,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3.
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