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达标检测试卷 学生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人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C.化学不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
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离不开科学家的巨大贡献。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热 B.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C.有颜色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
4.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5.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酒精挥发 B.海市蜃楼
C.面包发霉 D.制作雪雕
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7.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葡萄用于酿酒 B.铜用于制造导线
C.氢气用作燃料 D.镁粉用于制造照明弹
8.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9.下列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仪器 图示
用途 加热 吸取液体 测量液体体积 称量药品
使用注 意事项 用燃着的酒
精灯点燃 滴管口向上,
防止液体流出 不能被加热 药品直接放
置在天平上
10.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直接用手拿
B.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
C.闻气体气味时,要把鼻子凑近瓶口轻轻地吸气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
11.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先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酒精灯的灯芯接触。上述操作的共同目的是( )
A.充分利用热能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提高加热的温度
1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 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
A.等于5 mL B.大于5 mL
C.小于5 mL D.不能确定
13.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B.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D.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5.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点燃的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16.“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化学”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产生
B.“绿色化学”有利于环境保护
C.生产的化工产品颜色都是绿色的,所以叫“绿色化学”
D.“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
17.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18.关于蜡烛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烧杯内壁沾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B.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6.5g白糖(1 g以下使用游码),当他称量完毕后发现砝码和白糖位置放反了,则小明称量的白糖的实际质量是( )
A.6.5g B.6 g
C.5.5g D.0.5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21.(7分)用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2)酒精能燃烧: 。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5)汗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 。
(6)牛奶变质: 。
(7)食盐易溶于水: 。
22.(8分)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 。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 。
(3)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用 。
(4)量取液体的体积时,需要用 。
(5)能加热的仪器是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加热。
23.(5分)现有下列数据,用对应的字母序号填空:
A.45° B.90°
C. D. E. F.0.1g G.0.01 g
(1)中学化学实验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能准确称量到 。
(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 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要与桌面成 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24.(5分)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错误操作 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污染瓶内药品
(2)水平放置吸液后的胶头滴管 液体药品腐蚀胶帽
(3)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朝向手心 药液腐蚀标签
(4)刚加热过的蒸发皿放在桌面上 烫坏桌面
(5)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 灯芯上的酒精挥发,酒精灯不易点燃
25.(3分)将淡黄色的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感觉到集气瓶的瓶壁发热;③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你据此分析:
(1)该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2)判断的依据是 ,理由是 。
26.(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1 L一氧化碳约重1.25 g左右,其密度与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
、 。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7.(7分)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吸入的空气中的 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
(2)实验2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吹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 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3)实验3中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的现象是 ,干燥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现象是 ,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 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28.(6分)几名同学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所示,这证明焰心 。
(2)向焰心处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细短玻璃管上口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管口用火柴点燃 上端管口不能被点燃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玻璃管中部有白色固体
29.(9分)小明学习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程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下列的实验探究。
(1)小明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天然气是__ 。(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蜡烛时,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产生黄色火焰;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
(3)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的火焰是否分层,小明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天然气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的火柴梗出现的现象相同:与火焰接触部分的最外层出现圆弧状黑斑。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火焰 (填“是”或“不是”)分层的,且__外焰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开水时应用火焰的
加热。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小明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并翻转,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和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达标检测试卷 教师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人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C.化学不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
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离不开科学家的巨大贡献。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B )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D )
A.发光、放热 B.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C.有颜色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
4.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5.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C )
A.酒精挥发 B.海市蜃楼
C.面包发霉 D.制作雪雕
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
7.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B )
A.葡萄用于酿酒 B.铜用于制造导线
C.氢气用作燃料 D.镁粉用于制造照明弹
8.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B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9.下列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C )
选项 A B C D
仪器 图示
用途 加热 吸取液体 测量液体体积 称量药品
使用注 意事项 用燃着的酒
精灯点燃 滴管口向上,
防止液体流出 不能被加热 药品直接放
置在天平上
10.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
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直接用手拿
B.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
C.闻气体气味时,要把鼻子凑近瓶口轻轻地吸气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
11.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先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酒精灯的灯芯接触。上述操作的共同目的是( B )
A.充分利用热能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提高加热的温度
1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 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B )
A.等于5 mL B.大于5 mL
C.小于5 mL D.不能确定
13.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D )
A.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B.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D.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
15.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B )
A.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点燃的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16.“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绿色化学”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产生
B.“绿色化学”有利于环境保护
C.生产的化工产品颜色都是绿色的,所以叫“绿色化学”
D.“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
17.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18.关于蜡烛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烧杯内壁沾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B.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6.5g白糖(1 g以下使用游码),当他称量完毕后发现砝码和白糖位置放反了,则小明称量的白糖的实际质量是( C )
A.6.5g B.6 g
C.5.5g D.0.5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21.(7分)用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__③__。
(2)酒精能燃烧:__④__。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__②__。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②__。
(5)汗液中的水变为水蒸气:__①__。
(6)牛奶变质:__②__。
(7)食盐易溶于水:__③__。
22.(8分)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__胶头滴管__。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__集气瓶__、__水槽__。
(3)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用__酒精灯__。
(4)量取液体的体积时,需要用__量筒__。
(5)能加热的仪器是__试管、烧杯__,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试管__。加热时,应用火焰的__外焰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加热。
23.(5分)现有下列数据,用对应的字母序号填空:
A.45° B.90°
C. D. E. F.0.1g G.0.01 g
(1)中学化学实验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能准确称量到__F__。
(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C__。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__D__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D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 A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24.(5分)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错误操作 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污染瓶内药品
(2)水平放置吸液后的胶头滴管 液体药品腐蚀胶帽
(3)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朝向手心 药液腐蚀标签
(4)刚加热过的蒸发皿放在桌面上 烫坏桌面
(5)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 灯芯上的酒精挥发,酒精灯不易点燃
25.(3分)将淡黄色的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感觉到集气瓶的瓶壁发热;③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你据此分析:
(1)该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__化学__变化。
(2)判断的依据是__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理由是__产生这种气体说明生成了新物质__。
26.(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1 L一氧化碳约重1.25 g左右,其密度与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__、__密度与空气接近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__、__ 一氧化碳可以跟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__、__一氧化碳有毒性__。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7.(7分)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吸入的空气中的__氧气__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
(2)实验2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__无明显变化__,吹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__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__二氧化碳__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3)实验3中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的现象是__出现水雾__,干燥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现象是__无明显变化__,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__水蒸气__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28.(6分)几名同学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所示,这证明焰心__温度最低__。
(2)向焰心处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具有可燃性的气体__。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细短玻璃管上口__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__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管口用火柴点燃 上端管口不能被点燃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玻璃管中部有白色固体
29.(9分)小明学习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程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下列的实验探究。
(1)小明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__固体__,酒精是__液体__,天然气是__气体__。(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蜡烛时,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①③__(填序号)。
①产生黄色火焰;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
(3)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的火焰是否分层,小明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天然气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的火柴梗出现的现象相同:与火焰接触部分的最外层出现圆弧状黑斑。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火焰__是__(填“是”或“不是”)分层的,且__外焰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开水时应用火焰的__外焰__加热。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小明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并翻转,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__水__和__二氧化碳__。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