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闻两则[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13 1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毛泽东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了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
毛主席指示:将革命进行到底!
…………
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等;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知识卡片思考题: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结构标 题:(第1、2两句)
(剩余部分)关于中路军、
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 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小知识:
消息的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消息的特点:①立场观点鲜明
②用事实说话
③报道迅速及时
④语言准确简明
消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扼要地揭示新闻主要内容,通常为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或第一层次。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关键)1、报纸的主要内容新闻广义消息通讯狭义:2、消息的六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与记叙文的六要素一致)消息国外称为5个“W”——what who where when why时间---何时?(When?)
地点---何地?(Where?)
人物---何人?(Who?)
事件的起因---何因?(Why?)
发展---何事?(What?)
结果---如何?(How?)

新闻的6个“W” 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way)。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When:
Where:
Who:
Why:
What and how:你能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吗?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主体部分思考题之一: 作者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写有什么依据? 20日夜起——21日下午5时起——同日同时起时间先后顺序中路军、西路军:抵抗弱——东路军:抵抗较强 先弱后强东路军战况具有战略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详略得当默读主体部分,填写下表:中 路 军 20日夜起 30万人 已 渡 过 21日下午5时起 35万人 渡过2/3 东 路 军 同日同时起 35万人 合作与探究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
行不行?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
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
了吗?新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
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及时性课文结构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面概括)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略)(详)(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区域战役全局 1.报纸的主要内容是(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 )和( )。因而,从广义来说, ( )包括( )和( )。
2.狭义的( )仅指( )。阅读它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六要素包括( )、 ( )、 ( )、 ( )、 ( )、 ( )。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 ( )、 ( )、背景及结语。其中, ( )、 ( )、 ( )三部分是构成一则消息必不可少的。
3.你认为消息有哪些特点?
根据课前预习完成下列题目:新闻消息通讯新闻消息通讯新闻消息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导语主体标题标题导语主体 A.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和夸张。
B.报道迅速及时(即时效性)。
C.简明扼要。 给下列字注音:荻港( ) 锐不可当( )
获得( ) 当真( )
歼灭 ( ) 要塞( )
阡陌( ) 阻塞( )
纤维( ) 堵塞( )
溃退( ) 督战( ) 芜湖( )
dí dāng huò dàngjiān sài qiān sèxiān sèkuì dū wú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诚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主体部分思考题之三: 找出这则消息中议论的句子,并对它们进行分析。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议论性的句子:略写详写1、报纸的主要内容新闻广义消息通讯狭义:2、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与记叙文的六要素一致)消息国外称为5个“W”——what who where when why3、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标题 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标题 导语 主体4、消息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时间性明确性中原解放军解放南阳1948年11月4日下午南阳 中原我军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When:
Where:
Who:
Why:
What and how: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
发应迅速
语言简明准确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作业:
预习《芦花荡》并抄写课后及词语手册里的词语
随笔一篇
运用这周学的新闻知识,动手写一篇校内新闻.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