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诗歌”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写作任务

文档属性

名称 “学写诗歌”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写作任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3 07: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构建诗意的城堡——“学写诗歌”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2019)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写作任务
【课标分析】
2020年修订版课标中“课程目标”中言: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拔,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等。
【教材分析】
“学写诗歌”是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写作任务。本单元有五首诗歌,都是对青春的吟唱。本单元的诗歌学习重点是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激发诗情和灵感,需要生活的体验和积累,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诗歌需要形象。情感、意象、韵律等都要落实到语言上。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含蓄,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学写诗歌”要学会用意象说话,注意领会诗歌的语言特色,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尝试写作短诗。所以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诵读、续写、评价、研讨诗歌,体味并总结现代诗歌的突出特点及创作方法。
2.运用本课中所学的诗歌创作方法尝试写作诗歌。
【学情分析】科技信息时代的当下,高一学生对于现代诗接触不多,更未曾学习现代诗的系统知识,但在学习第一单元诗歌赏析的基础上,初步体会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内心还葆有少许对诗歌的敬畏。因此本节课尝试唤醒学生内心的诗意情怀,并在形象化诗歌阅读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创作的基本的可操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续写、评价、研讨诗歌,体味并总结现代诗歌的突出特点及创作方法。
2.运用本课中所学的诗歌创作方法尝试写作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研讨、教师点拨、小组讨论
【教学用具】PPT课件、导学案(课前印发)
【教学用时】一课时
【评价设计】
1.在品味诗歌过程中,通过师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2.在展示诗歌答案时,通过自评、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
3.通过“牛刀小试——我来写诗”活动,评价学生依据本课所学的写诗方法创作诗歌的成果。
【学习过程】
一、导入:在我们常读的杂志中,我最喜欢的是《读者》,这本书中专门有一页叫“诗笺”,里面摘录了中外现当代诗歌,静读一首诗,心灵也会澄澈。人生就像这本书,总要留一页给诗篇,喧嚣的世俗中,总要构建一座诗意的城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学写诗歌”专题。
活动一:小荷初绽——作业展示(通过作业分析讲评,把握现代诗歌的某些突出特征)学生读自己的诗作,分享交流写作心得。1.学生分享一:原题:1.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学生答案:
我是花
我被风翻译成落红
我是落红
我把小草翻译成大树
——宋骞昌
我是植物
我被泥土翻译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清风翻译成诗篇
——朵华毛
3我是植物我被泥土翻译成花朵我是花朵我把清风翻译成诗篇——朵华毛预设问题:(采访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特征?
预设答案:顶针手法串联,用词“翻译”。“把小草翻译成大树”逻辑不通,小草只能成长为大草,树苗才可以长成大树。预设问题:“翻译”一词在语境中是何义?预设答案:融化、浇灌......小结:续写——关注原诗格式、手法,符合生活基本逻辑。
2.学生分享二:
原题:2.
仿照下面小诗的第一节,再续写一节。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时间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批绮锦;
一节一节地剪裁,
制成华裳丽服。
学生答案:
挫折
挫折是一把刻刀
生命是一块石头
一点一点地雕刻
刻出昂然雕像
——马祥
时间是一枝毫笔
生命是一张宣纸
一笔一笔地描绘
画出惊世名作
——李晓炜
师生交流评价:这两首诗把“挫折”“时间”转化成了具体意象,并且这两首诗都传达出了昂扬向上的生命态度,给读者以启迪。预设问题:(作者分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预设答案:意象说话,形象展开,注意“时间”和“生命”的关系。
3.学生分享三:原题:仿照《卵石》形式,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卵石
沐浴在溪水中
岁月恒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问题答案展示:
浮萍
扎根在大地中
日星月移
离开了自己的故土
浮萍
沉浮在湖面上
时光漫长
得到了自己的依靠
预设问题:这两首诗围绕“浮萍”展开,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问题?预设答案:“扎根在大地中”“得到了自己的依靠”不符合浮萍的特征。这也提醒我们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优秀答案展示:
浮萍
沉浮在水面上
光阴流逝
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刘洋
鲜花
滋养在温室中
暮去朝来
失去了自己的芳香
——张怡
小结:围绕一个事物所写的哲理诗,要符合事物的本质特征,发掘意象与表达情感的关联,体现哲理性。
4.讲评第四首诗:
原题: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预设问题:这首诗的突出写法有哪些?
预设答案:
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
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
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小结:动人的情感就沉淀在我们身边,要学会挖掘生活中真挚而又易被忽视的情感,辅以适当手法,再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表达内心的渴望,更突出情感的深重。
活动二:实践出真知——诗歌之道预设问题:在续写、仿写和评价诗歌的过程中,发现了诗歌哪些突出特征?
学生先小结,教师再总结(投影):
1.明确情感,意象说话。(例:《你还在我身旁》《时间》)诗并不好写,必须把繁复的生活删繁就简,选取生活中独特而有代表性的一个细节或场景,以意象呈现出来。——农民诗人牛庆国
2.符合事物特征,适当放大特点。(例:《沙扬娜拉》《卵石》《浮萍》)
3.辅以手法,用词洗练。
(例:《我是雪》)一个好诗人,他所用的汉字都是被他清洗过的,并随手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诗人邰筐
诗的语言也必须是简单的,或者叫做简洁,简洁到只有生命的温度和生活的质感,简洁到只有自己的体验和真情,而没有其他的杂质。——农民诗人牛庆国
(投影)作诗之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写诗,注重感情的真纯,语言的精炼,声韵的和谐,思想的洁正。
活动三:牛刀小试——我来写诗阅读以下征稿启事,完成诗歌创作:“我们”文学社“新星座”专栏征稿启事人生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谁是你人生中的摆渡者?是生活中无微不至关心着你的父母?还是在讲台上为你传道解惑的师长?是孤寂时聆听心声的挚友?亦或是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战“疫”时期,感动过心灵的人或事?还是自然世界里的一花一木、日月星辰?围绕“我生命中的摆渡者”主题选取一个点、一个角度,创作一首诗歌,题目自拟,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