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五节通俗歌曲之《橄榄树》 课型 课堂音乐鉴赏 上课教室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书为中职学校必修公共课教材,分基础和拓展两模块。本节为基础模块第二单元第五节通俗音乐之《橄榄树》。
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处理:本节有三首通俗作品,分别是《橄榄树》、《月亮代表我的心》、《常回家看看》。本微课堂选取的是第一首作品《橄榄树》赏析。因为这首作品比其它两首作品更符合我校地处闽南的校情,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深厚,闽台同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弱起小节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能力(或技能)目标:学会哼唱《橄榄树》主旋律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愁,感受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美的追求,对梦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学唱《橄榄树》主旋律,掌握弱起小节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从《橄榄树》这首曲子中体会是流浪、乡愁,对爱情的憧憬。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讲授法、演示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机房上课、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道具(手风琴)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板书设计 通俗歌曲 《橄榄树》
齐豫MV,并思考问题
我弹你唱,学唱《橄榄树》
弱起小节: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弱起小节的歌(乐)曲的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弱起小节的作用:缓和、增添忧伤的感觉。?
台湾校园歌曲
代表人物:三毛
拓展布置
总结
完成习题,并网络提交。
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 教学进程(师生双边活动) 教法学法及作用 学生活动
导入:1分钟
讲授新课:共13分钟
MV3分钟
2分钟
6分钟
2分钟
1分钟
总结与布置:1分钟
课前布置:
预习哼唱《橄榄树》、吉他弹奏、
查找橄榄树图片、通俗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创设情境:(1分钟)
教师闪亮登场,弹起手风琴,唱着《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请一同学通过学生终端,向大家播放展示橄榄树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教师亲身演示,一鸣惊人,吸引学生,活跃气氛。运用信息化,学生自主展示课前预习准备的图片。
讲授新课(13分钟)
仔细观看齐豫MV,聆听并思考歌曲给你的感受?流浪、乡愁等?
请同学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信息化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功能,带着任务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我弹你唱”环节:学唱本曲主旋律
请一同学领唱及一吉他伴奏
学唱《橄榄树》主旋律
设计意图:本班同学吉他伴奏,给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学习主体旋律,副歌为辅。
3.弱起小节:
请同学们搜索什么是弱起小节并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解释。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歌(乐)曲的最后结束小节通常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网络搜索教学知识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先自学后补充。
4.弱起小节的作用:缓和、增添忧伤的感觉。?
对比儿歌《两只老虎》。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儿歌,弱起和强起的不同效果,对比本曲,来阐述弱起小节的作用,化难为简。
5.台湾校园歌曲:
请同学们举例所知道的台湾校园歌曲并哼唱,课后归到自己的音乐档案里,师生共享。
起源于“台湾民歌运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以台湾民歌为基础,定位于大学生,贴近校园生活,以浪漫情结为基点,讴歌青春、梦想与爱情,旋律优美、风格清新活泼。
设计意图:学生列举,教师讲授,课后运用网络自主学习,学会归档共享。
6.代表人物:三毛
提问:本曲的词作者是谁?你知道的关于三毛的有哪些?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1943-1991),汉族,祖籍浙江,中国文化大学毕业,台湾著名作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她生平著作和译作共有23种。
拓展布置:
学唱你喜欢的通俗歌曲。
请收集你所喜欢的台湾校园歌曲,建立自己的歌曲文件夹,并与同学们、老师共享文件。
到网上搜索三毛的故事,微博关注三毛,进行互动。
开展团日活动《我爱歌狂之我的青春我作主》,在班上举行歌唱大擂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训练,延伸课堂时间,体现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的学分结合。
8.总结。
完成习题,并网络提交。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习题包含本节内容,课后完成,网络提交,无纸化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堂节选《橄榄树》为代表,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课前预习、课后拓展作业等,鼓励同学自导自演,如吉他弹奏,领唱等,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天地。突破重难点,从儿歌的对比,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掌握弱起及其作用。整节微课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运用信息化微教学,在线观摩,同步课件,灵活方便下载资源到手机等媒介,大大缩短课程时间,营造微教学资源,实现了移动学习。且本微课结合了本校的实际情况,本校与台合作办学,鼓励学生赴台交流。
但本教学在机房,容易出现软件使用不当等突发状况,需要教师有较好的电脑运用能力及课堂调控能力。二,学生电脑运用能力参差不齐,有时也可能出现作业漏交等情况。但总体来说,本微课运用信息化,师生互动,鼓励表演,鼓励自主学习,能较好的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微课作铺垫。
情境教学、演示法、
自主探究学习、课前预习
运用多媒体,提问法、问答法
师生互动。示范法、演示法
分段法,先学主体,副歌为辅。
讲授、问答法、网络搜索法
对比法、假设法、讲授法
教师讲授,学生列举,课后运用网络学习,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教师讲授,问答法。
引导学生,以生为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团日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利用信息化手段,无纸化作业布置,加深掌握。 自主探究学习、运用网络搜索。
学生对教师亲身演示,创设的情境充满好奇、愉悦的课堂气氛。
学生课前预习作业检查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课前预习学唱,加之耳熟能详,本班吉他高手伴奏,效果不错。
学生运用网络搜索弱起小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先自学后补充。
学生哼唱儿歌,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纷纷举例所知道的校园歌曲,并哼唱出来。
学生课后拓展作业网络搜索三毛的故事。
学生课后进行探索,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微课以外延伸内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完成网络习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