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4 14: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实录
一、阅读梗概,绘出故事地图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家作品
师:同学们,假如让你到荒岛上独自生活,只能带三样东西,你打算带什么呢?
生:我要带帐篷、打火机、矿泉水。
师:不吃东西?
生:我要带粮食,带水,还有电脑……
师:荒岛上连电都没有,带电脑又有什么用呢?
生:三样东西太少了,根本就不能生存。
师:是啊,无论你带什么,对我们来说,独自在荒岛生存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然而,有一本书,书中的主人公竟然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这本书就是——
生:《鲁滨逊漂流记》
师:《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距今300年了,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自己的经历和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英雄人物——鲁滨逊流落荒岛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本书的梗概和节选。
板书课题: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二)默读梗概,批注主要事件
师:课文由两部分组成:梗概和节选(板书)。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是原著的简单介绍;节选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我们先来默读梗概,边读边思考:这篇梗概介绍了鲁滨逊的哪些事,可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批注在自然段的旁边。
生:(默读、批注。)
(三)交流批注,绘出故事地图
师:可以交流一下吗?
生:这篇梗概有十个自然段,我认为大至写了鲁滨逊的七件事。第一件事是第2自然段,说他在去非洲时,船遇到大风,同伴在逃生时都死在海里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被冲进了荒岛。
师:你有概括小标题吗?
生:我批注的是“冲进荒岛”
师:其他人呢?
生:我写的是“流落荒岛”。
师:用上文中的这个词,(板书:流落荒岛)“流落”更好地表现出鲁滨逊当时被冲上荒岛的落魄,很好。
生:第二件事写的是鲁滨逊“做船取物”。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第3自然段)
生:(读后)我批注的是“船中取物”
师:请你写在黑板上去。(学生板书)
生:第三件事是第4自然段,我来读一读。(生读)我批注的是“搭帐篷”。
师:如果跟前面的概括对应,也可以中间加一个字——
生:搭起帐篷
师:请你也写到黑板上去。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第四件事应该是“岛上定居”
生:第5自然段可以和第4自然段合并,搭帐篷就是定居。
生:第5自然段说他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这一段跟第6自然段是因果关系,因为食物越来越少,所以鲁滨逊就去捕鱼、捕羊、养羊、种麦子。
师:很好,那么第四件事可以概括为——
生:打猎养羊
生:养羊种麦
师:好吧,请把你的批注写到黑板上。请继续。
生:第五件事是“发现野人”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生读)我批注的是“防御野人”
师:你们觉得呢?
生:(齐)防御野人
师:除了发现野人,还写了鲁滨逊是如何防范野人侵袭的。好吧,请你写上去。继续交流。
生:第六件事是第8自然段,我来读一读。(生读)这里我批注的是救“星期五”。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最后一件事是——
生:被救回国
生:重返英国
生:重回英国
生:离开荒岛
师:都可以的,请你写到黑板上。让我们看看同学们合作完成的板书,老师把这些事件连起来,(勾画板书)像不像一幅地图?
生:像
师:这是一幅故事地图,也可以说是鲁滨逊的人生轨迹图,它把鲁滨逊流落荒岛,期间创造的一个个生存奇迹,到最后离开荒岛、重返文明世界的过程连接起来。按照这样一幅地图的提示,用简练的语言写成一篇文章,就是内容梗概了。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全文,看看梗概有什么特点?
指名读全文。
生:我觉得梗概是全书的主要内容,要写得比较简单。(板书:简)
生:梗概虽然简单,但是它比较完整,有起因、经过和结果。(板书:全)
生:梗概没有太多想象和发挥,都是根据原文来写的。(板书:真)
师:梗概是用简练的语言清楚地介绍一本书,结构完整,忠实原著。
二、阅读节选,评价人物形象
(一)初读节选,确定节选位置
师:在这部小说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让我们欣赏小说的一个精彩片断。请自读“节选”部分,读完后,说说这个片断可能在小说的什么位置。
生读。
生:这个节选应该在小说的开头部分,因为它讲的是鲁滨逊流落荒岛不久的事情。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鲁滨逊在荒岛上待了28年,这里说刚刚待了十一二天,肯定是他刚到荒岛不久。
生:我也认为这个节选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在梗概的第3自然段,说他做了一个木筏,划到大船那里取东西。所以,这个节选应该是流落荒岛不久时发生的事。
(二)二读节选,了解心态转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个片断写的就是鲁滨逊最初在荒岛上的生活,一个人流落荒岛,会遇到很多困难,他都是怎么克服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随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读,随后小组学习。
生:鲁滨逊遇到的困难是,他没法计算时间,他是用刀子在木杆上每天刻一道来记住时间的。
生:鲁滨逊很多东西都没有,他好几次到那个大船上去拿东西,拿回来的东西有的够用一辈子。
生:鲁滨逊还没有工具,他想了很多办法建造房子。
师:除了物质上的匮乏,鲁滨逊还面临什么困境?
生:没有人跟他说话。
师:孤独、寂寞、沮丧……那么他又是用什么方法自我排解的呢?
生:鲁滨逊把幸与不幸、好事和坏事都对比着写下来,来安慰自己。
生:他把坏处和好处列成一个表格,用对比的方法发现还是好处比较好。
师:同样一件事,换一个角度去想,就会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就不会那么沮丧对吗?
生:是的,我觉得鲁滨逊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想事情好的一面,心情就会好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鲁滨逊列出的这个表格。
男女生分工对比着读。
师:你们觉得这种把坏事和好事列成表格来分析的方法好吗?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他让鲁滨逊知道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生:这样一比,鲁滨逊就不那么沮丧了,他就会往好的方面想。
生:他还会变得更坚强,更有勇气活下去。
师:同学们的体会棒极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困境时,如果我们也能像鲁滨逊一样,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便能够给自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样的思考中,鲁滨逊的心态有了巨大的转变,让我们来读一读节选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读。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读倒数第二段)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有哲理,鲁滨逊是用自己的思考告诉所有的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生:(读最后一段)有句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说事情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好的一面。鲁滨逊虽然流落荒岛,但他还活着,往好的方面想,可能还会因祸得福呢!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好吗?
生齐读。
师:《鲁滨逊漂流记》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书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富有哲理的语言,这些语言会给人们无限的启迪,成为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身处逆境的人们,激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三)再读节选,做出人物评价
师:读了节选,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从鲁滨逊列出的对照表,我感到他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师:请你写到黑板上去。(学生板书:乐观向上)
生:他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我是从他自己制造工具、建房子、养羊这些内容体会出来的。(学生板书:聪明能干)
生:他还很勇敢。他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遇到很多困难,但他都坚持下来,都一一克服了。(板书:勇敢)
生:鲁滨逊还很顽强,他不向大自然屈服,不退缩,勇往直前。(板书:顽强、勇往直前)
师:听着同学们的分享,大家的眼前是否浮现出鲁滨逊的英雄硬汉形象?(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他穿着兽皮,披着长发,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理想,既战胜了自然,又战胜了自己的内心。鲁滨逊正是凭着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
阅读这本书,我们既要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主要内容,又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鲁滨逊在荒岛的心路历程,了解他是如何从一个落难的水手变成自己的国王,成为逍遥自在的荒岛岛主的。
三、激发兴趣,走进整书阅读
师:阅读了原著的节选,我们一定意犹未尽。现在请大家看着梗概说一说,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生:我想知道鲁滨逊乘坐的大船是怎么遇险的。
生:我想知道鲁滨逊是怎么用4年时间种出麦子的。
生:野人都是很厉害的,鲁滨逊是怎么打败他们的?又是怎么培训“星期五”的呢?
生:把鲁滨逊送回英国的那艘船是怎么发生叛乱的,鲁滨逊是怎么救了船长的?这个我想了解一下。
师:这么多的期待,相信《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都会给你满意的答案。同学们去读读这本书吧,你们一定会被更多的精彩情节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