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3 09: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国实力比较表
找一找: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哪一个?
户数
人口
兵力

103万
443万
60万

28万
94万
10.2万

52.3万
230万
23万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西






汉(蜀)

263年

266年
西晋
280年
完成统一
西晋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些呢?
(1)魏晋国力超过蜀、吴。
(2)蜀、吴统治日益腐朽,国力衰落,蜀已被魏所灭。
(3)客观上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人心所向)
二、西晋的短暂统治
1、短暂原因
材料一: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
五十顷。
——
?
晋书·食货志?
原因1:官僚世袭制盛行
大臣石崇与王凯斗富
原因2: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根本原因);社会风气低下,唯“钱”是论
材料二:
材料三:“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材料四:钱之为物,……,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是“世神宝,亲之如兄……。”
—《钱神论》
原因3:分封制导致地方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材料五:
北方: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中原
鲜卑
匈奴



材料六:
中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原因4:
民族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匈奴





材料七:西晋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政策:
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把人民劫掠为奴婢等。
2、西晋灭亡的过程
实质:西晋统治阶级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一场混战。
(1)八王之乱--走向衰落
东海王司马越
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
长沙王司马乂
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诸侯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长达16年之久
(2)少数民族反晋--最终灭亡
西晋的民族歧视激起了内迁各族强烈反抗,他们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316年,内迁匈奴灭西晋
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影响: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使西晋衰落,直至灭亡;
3、西晋社会的动乱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想一想:西晋从建立到灭亡,只有短暂的50年,为什么?带给我们什么历史启迪呢?
②外因:民族矛盾加深,内迁民族反晋,最终覆亡。
启示:
统治者应励精图治、勇于改革;
以民为本;实行恰当的民族政策。
280年
316年
西晋统一
西晋建立
原因①内因:统治集团腐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
匈奴灭晋
266年
三、人口大迁徙和十六国时期
人口大迁徙
我国南北方人口迁徙对当时社会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
五胡内迁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永嘉南渡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游牧
农耕
政权并立;混战不修;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到处一片荒凉。
4世纪初-5世纪前期,北方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导入: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又步入了怎样的局面?
不随波逐流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理政方略:
·任用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招抚流民垦田,减赋禁奢;
·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民族矛盾。
思考:根据西晋和前秦统一后的不同举措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顺者昌,逆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
小结








人口迁徙
北方:十六国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
南方:东晋
统一
灭亡



西晋
验一验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2.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3.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
4.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分封诸侯王而导致国家内乱?(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