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苏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苏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3 08: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算的能力。根据现实问题列算式。
3、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2.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例题仍然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但给学生的探索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领悟和发现,运算顺序就不是一种硬性规定,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
常规积累
口算15×4
50-36
90÷3
50×60
180÷6
16×6
68+27
72-36
500-72
计算11×5+120
155+20×9
1.独立练习
2.生生对练
交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后加减
活动一
探索新知
活动二
归纳运算顺序
出示场景图。指导看图。
要求: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也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师收集资源。
打开:有除有加应该先算什么呢?
教师收集资源,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两方面。
试一试
1盒水彩笔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是什么关系?
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说说场景图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知道买一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付多少元?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列式不解答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想法
尝试解答,并和同桌交流想法和运算顺序。
注意书写格式
学生完成试一试
说一说是什么关系?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资源呈现:
(1)80÷10=8
8+12=20
(2)80÷10+12
(3)
12+80÷10
交流相同点小结:都是先算除法(先算出一枝钢笔的价格)
注意点:不运算的要照抄
同桌讨论,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计算时,都是先算除法。
(2)计算时,都是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减法。
时间
活动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
活动三
新旧知识比较
归纳: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想想做做大聚类:
在两步计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解决问题:想想做做第4、5题
要求:1、认真审题
2、是什么关系的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根据数量关系列式后思考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然后计算,写答并验证。
交流异同点
相差关系
大数-小数=相差数
部总关系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交流总结:在两步计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先认真审题,然后交流是什么关系的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活动四、练习设计
练习内容设计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先说一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并把先算的部分用横线画出。
(2)集体交流订正
2、做“想想做做”附录题
(1)分组了出示题目,先比一比,再算一算。
讲解第一组,其余的让学生说
拓展题:下面算式中,(   )的结果大一些。为什么?
 ①1000-51÷17  ②1000-51×17
15、王叔叔在一面墙的边上
用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菜地,
如图要用篱笆多少米?
练习指导
算后提问: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
相同点:数字相同;
不同点:运算符号不相同,运算顺序不相同,运算的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部总关系相差关系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大数-小数=相差数
80÷10+12
12+
80÷10
12-80÷10
=
8+12
=12+8
=12-8
=
20(元)
=
20(元)
=4(元)
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