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混合运算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混合运算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3 08: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自主建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会用递等式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发探究。
(前听算:4+9,5×3,12-8,25÷5)
复习引趣
刚才的听算题很简单吧!下面来一些复杂一点的,行不行?
6-3+2 8÷4×6 6×7+5
学生口算,师出示答案。
认识“混合运算”
请同学们观察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反馈。
归纳相同点1: 都有3个数,2个符号。
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就叫“混合运算”式子。(出示“混合运算”)
感知“运算顺序”
归纳相同点2:都是两步计算。
问:分别先算什么方法,再算什么方法?
小结: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是讲究运算顺序的。
引发探究
激趣:下面有一道题,可有一定的难度,敢挑战吗?(出示:7+3×2)等于多少呢?(出示?=)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算出的结果悄悄写在自己的纸上。
反馈两种结果:
“20”,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
“13”, 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
还有没有其它答案了?那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同意“20”的举手!
同意“13”的举手!
质疑:那真理到底掌握在哪些同学的手里呢?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仔细研究清楚,好吗?
自主探究,理解“规则”。
看图列式
过渡:明白一个数学的规则,往往是通过解决一个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而获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也学着用这一种方法来学习,来研究我们的数学知识!
请同学们看!
出示图:小红有7粒糖,又买了3粒,一共有多少粒糖?怎么列式?(7+3=10粒)(连得数出示)
变化:又增加3粒糖呢?现在一共有多少粒糖?你还会列式吗?(7+3+3=13粒)(连得数出示)3+3还可以写成什么?(3×2)那这个算式就变成?(7+3×2)
直观理解运算顺序
问:这个混合运算结果是多少?怎么算出来的?3×2求的是什么?(2个3粒是6粒)7+6=13粒。为什么也是等于13粒?
回顾:对这个式子还有印象吗?是不是我们先前争议的那道题?(出示刚才的一式两结果)现在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3×2=6,再算7+6=13)所以,等于20的是——错的,(炸掉),等于13的才是对的。(上移)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例子,来明白了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看来,解决问题的例子真的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是不是?
自主建构运算顺序
提问:现在老师来改一改,把这里的加号改成减号,这个算式就变成:7-3×2。
那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等于几呢?(出示?)手势表示(1)那是不是1呢?我们仍旧以糖为例,好不好?
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7粒糖,先拿了——,又拿了——,还剩——?)总共要拿掉几个3粒?(2个3粒)那到底是不是剩下1粒呢?
老师这里有7粒糖,请你上来边说边拿。
是剩下1粒吗?
其它例子:除了说7粒糖,我们还可以说7个什么?自己轻轻地说一说。(有7——,先——,又——,还剩——?)(两生说)
都是还剩几?
所以这道题应该要怎样算?知道了吗?说给同桌听。反馈。(出示下划线,=,1)
小结运算顺序:所以这道题目要先算——什么方法,再算——什么方法。
总结运算顺序
过渡:下面老师出几道题来考考同学们!
下列各题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说出结果。
13-3×2 3+7×2 5×4+2 3×6-12
观察比较:这4个算式,它们都有什么运算符号?(乘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的是——乘法和加法,有的是——乘法和减法)
有几道是乘法和加法的?我们可以简称为——乘加。有几道是乘法和减法的?我们可以简称为——乘减。
提问: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出示话: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方法,再算什么方法?(出示: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都同意吗?
这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运算法则,我们一起来轻轻地读一读!
外化形式:递等式计算
过渡:自己总结出来的法则会用吗?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口算。
3×7+4=25 38-2×4=30 8×5+20=60 93-12×3=
前3题出示得数,最后一题问:怎么慢了?(记、算)这是怎么回事?(数复杂)
指出:要把先算的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还要进行口算,但又不能一下子准确地口算出来,有点难度吧?
光靠脑子不行,那我们就请手帮帮忙!
自己动笔算算看!(巡视:两种情况:竖式、横式)
板书这一种:93-12×3=57(横线下写36)也很方便。
都算出来是57吗?
同学们,数学家们还发明了另一种书写形式,不过这个等号不是写在右边,而是写在——下面,想学吗?
这道题要用几步来算?(两步)科学家们就在算式下面的前一格写两个等号,这两个等号要对齐。然后一步一步计算写出得数。科学家们把这种等式叫做什么?谁知道?(递等式)(板书:递等式)一起说。
93-12×3
=
=
你们想尝试下吗?
两生板演。(挑选两种不同情况)
如有对的,问:36怎么来的?(师顺势在12×3的下面划横线)36为什么写在后面?93哪里来的?减号呢?最后等于——57。
肯定:恭喜你!科学家们也是这样写的!
针对错的,问: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指出:同学们,我们在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先算出的得数要写在原来对应的位置上,后算的符号和数要照抄下来,再算出最后得数。所以,这道题第一步等于?第二步等于?
统计:刚才写对的同学举手!没有写对的马上修改一下。
练习巩固递等式。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递等式来算两道题,好不好?(逐个出示)
38+15×4 16×6-9
指名两生板演,(挑选两对生),判断对错。
分别问:“60”、“96”是哪里来的?
比较:乘法的得数,为什么第一题写在后面,而第二题写在前面?
指出: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乘法在前面,乘得的得数就写在前面;乘法在后面,乘得的得数就写在后面。
反例:
有一个小马虎也做了这两道题,想不想看?
出示:
38+15×4 16×6-9
=53×4 =9-96
=212 =87
同桌讨论,交流:他做得对不对呢?如果不对,那错在哪里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馈。
提意见:你想对这个小马虎说些什么吗?(注意运算顺序、书写位置)
全课总结,应用延伸。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应用。(乘加、乘减)(机动)
过渡:下面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帮小红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
同时出示两题:
(1)一本故事书有140页。小红已经看了2天,每天看42页,还剩多少页?
(2)小红去参观果园。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男女生分读。
会做吗?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了吗?
要求:今天的要求可高了,听好,要列混合运算的式子,并用递等式计算!行不行?
男女分做。
提示:因为是应用题,我们在算好后,还要写好——单位和答。
挑选两对生板演。(做好的同学起立!)(一组都做好,就坐下去)。
评讲。
延伸:
出示创造的世界:同学们,混合运算除了乘加和乘减,还有其它的样子吗?猜猜看!
指出:其中还有一种叫做——除加、除减。我们下节课来研究,好吗?
4、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