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前测
(300+10)×3 360÷(5+4)
二、前测作业反馈
对两题 27 79.4%
对一题 5 14.7%
全错 2 5.9%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前测,了解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找准学习的起点,导入新课】
三、解读目标。(课件出示)
1. 画出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
2. 集体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目标,使得学生知道这节课所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图:
2.集体读题,说说图上所能看到的数学信息。
3.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4.列分步算式。
5.列综合算式,教师巡视辅导。
6.交流反馈。
7.例题展示
(1)指名展示算式:
(2)“50—20÷5”这样列综合算式可以吗?为什么?
(3)例题中列综合算式时,要先算什么,如果要先算减法怎么办?不加小括号可以吗?小括号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8.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9.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学预习、交流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
五、巩固练习
1.试一试
(42-18) × 30 95-(24+50)
2. 易错题型
60+30×3
=60+90
=15
(60+30)×3
=90×3
=270
3.先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70+40) ÷3 24× (86-36)
4. 四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每4人一组去参加劳动,一共要分多少组?
5.根据下面的两道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40×2=80 5+4=9
90-80=10 360÷9=40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层次,首先考察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掌握,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最后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0-20=30(元) (50-20)÷5
30÷5=6(本) =30÷5
=6(本)
答: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