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能说明简便计算的依据,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主动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过程,理解简便计算方法,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培养类比推理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品质;体会计算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末尾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谈话引入
谈话: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计算,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
1.口算练习:123×3= 150×4= 24×20= 5×600=
2.笔算:248×25= 45×123= 503×29= 45×60=
简单点评后,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深化情境,激发求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
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读题,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
针对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结合学生的问题,教师进行整合,列出需要的两个问题)
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问:要求“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需要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只需要“有850平方米草坪”和“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这两个条件。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
8 5 0 8 5 0
× 1 5 ×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如果没有第二种算式出现,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式中的前两步得数4250和850,为什么会出现0?是因为任何数与0乘都得0,说明积的末尾有0,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讨论)
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4.教学例题5后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
(2)学生尝试解答。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课件展示简便算法。
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
(5)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5.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趣味练习,提升能力(计算闯关)
第一关 下面算式怎样列竖式简算
380×22 170×60 18×400 500×40
第二关 小法官:下面计算对吗?
380 308
× 24 × 20
152 720
76
912
第三关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举手抢答
500×40= 60×200= 130×3=
40×210= 80×700= 15×40=
第四关 算一算,比一比,找出异同点
1)60×30= 60×300= 600×30=
2)207×40= 270×40=
第五关 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同练
380×23 14×800 90×120 50×204
第六关 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每户一年的保洁费是48元,一幢楼有120 户,一年的保洁费
是多少元?
第七关 挑战自我在 里填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你能想出几种?
× =1600 × =2400
四、交流总结,体验收获
1、交流本节次学习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5题。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