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综合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利用可想象的素材感知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初步学会选用合适的小基数推算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3、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养成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利用可想象的素材感知一亿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合理设计活动方案,验证猜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胆猜想 引出问题 1、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认识“亿”,下面,我们一起复习一亿的组成。
2、只知道1亿的组成是不够的,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比较难理解和掌握,但我们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来研究,去感受它。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亿有多大?”板书:一亿有多大?
3、纸是我们天天都用到的,这节课就以纸为材料感受一亿有多大。请同学们提出与一亿张纸有关的数学问题。
4、猜一猜。
(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
(2)有多重?
(3)拼起来有多长?
(4)有了猜想,就要想办法验证,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猜测。
1亿是10个一千万,100个一百万,1000个十万,10000个一万……
一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有多重?首尾连接有多长?
复习1亿的组成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动手操作 解决问题 1、思考
我们真的要把1亿张纸,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2、每个小组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100张纸和一份未完成的研究报告,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先测量、再推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完成研究报告。
活动前请小组长做好分工。
研究结束后,请各小组从这几方面汇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1)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怎样测量?
(3)怎样推算出结果?
3、下面就请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4、思考:
(1)为什么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的测量数量不一样?
(2)可以选择其它数量吗
可以测量一定数量纸的高度、重量、长度,再根据1亿的组成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重量或长度。
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
推算结果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测量数量,要选择10、100、1000这样的数量来测量,方便推算结果。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活动的步骤和进行测量的方法,在猜想、实验、推理过程中,充分感受一亿的大小,在探索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索能力。
初步学会选用合适的小基数进行测量,再通过推算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联系生活 强化体验 1、解决问题(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1)广州塔的高度约为600米,一亿张纸叠起来的高度大约相当于( )个广州塔的高度。
(2)一头大象的体重约5吨,1亿张纸的重量,大约相当于( )头大象的重量。
(3)目前我国每生产1吨纸就要砍伐20棵大树,生产1亿张纸需要砍伐( )棵大树。
(4)广州到北京的距离约2200千米,一亿张纸拼接起来,相当于( )个广州到北京的距离。
2、在研究一亿有多大时,为了更容易感受它的大小,可以与身边熟悉的事物作比较。
3、把比较出来的结果写进你的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通过比照,用实际例子说一说1亿有多大。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1亿大小的理解,还培养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梳理反思 总结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我们按照怎样的步骤开展研究活动?
(1)确定内容
(2)提出猜想
(3)动手操作
(4)推算结果
(5)得出结论(与身边熟悉的事物作比较) 感受到一亿这个数很大。
学会了推算的数学方法。
学会节约、讲环保。
小结研究步骤 回顾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等活动过程,明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把活动中的体验提升为思想、经验,为课后开展1亿有多大的研究做准备。
课后拓展 一亿有多大,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感受,比如可以研究一亿粒大米有多重、自己走一亿步能走多远。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数学就无处不在。
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继续开展一亿有多大的研究活动,并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课后拓展,把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继续在活动中提高。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内容 猜想 操作 推算 比较
高 100m 100张纸高1cm 10000m 17个广州塔
1000m
一亿张纸 重 10吨 1张纸重5g 500吨 100头大象
100吨
长 7000km 1张纸长30cm 30000km 14个广州到北京的距离
50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