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⑴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⑵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设计理念】
不想让课堂变成喧闹的菜场,不想让学生应接不暇。我理想中的课堂:活动要少而精,缓急有度,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提升思维的深度。
【设计思路】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咬文嚼字,深入思考——化身三角,戏谑而谈——认底识高,画龙点睛——你来我往,终极挑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2、你能找出下图中三角形吗?
[图1为教材例1
,图2选本地建筑或设施的图片(包含有三角形图案)]
[学生找出一个,红色的线条闪烁一下
]
二、认识三角形的定义。(1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
⑴在
A4
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剪下来。
⑵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⑶打开课本第
75
页,自学下面一段内容
⑷三角形定义当中,“首尾相接”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手或尺比划一下吗?
⑸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⑹练习:
⑹几个人合作,写一篇短文《我是一个三角形》,用拟人化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三角形。
)
2、学生操作思考,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选代表演示《我是一个三角形》,演示结束把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三角形纸片要足够大,下一环节还要在上面画高)
4、教师总结并板书。
⑴三条线段
首尾相接
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⑵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5、课本第75页试一试。
[书上的例题作了两处改动:
1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练练手,然后再考虑无法画出三角形的情况。有个坡度过渡,学生不至于一下子被难倒,而且原来的一个长句拆成两个短句,学生好理解一点。
2在原图顶点处标上ABCD,学生讨论问题时更方便,也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⑴小组讨论交流
⑵课堂汇报。
⑶总结: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再同一条直线上。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12分钟)
1、出示例2: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测量人字梁的高度,然后相互交流。
3、集中讨论:
⑴人字梁的高度是几厘米?你量的是哪条线段?
[隐去人字梁无关的几条线段,只保留三角形和对应的高]
⑵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画出垂直标记]
4、自学课本第76页的这段内容,
⑴把重要内容大声地读出来。
⑵“试一试”,尝试画出底边上的高。
5、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⑴演示画高的方法。(可指名学生演示,也可教师示范,视学情和剩余时间来定)
⑵教师讲解:A用虚线画三角形的高,
B标出垂直符号,
C在这条垂直线段旁边标出“高”
C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对应的。
D三角形的高不止一条。
6、学生完成课本上第76页“练一练”第2题。
四、你来我往:(10分钟)
1、材料:上一个环节《我是一个三角形》中贴在黑板上的三角形,
挑战方:在其他组的三角形上,用红色水彩笔画出一条边作为底边。
应战方:在自己组的三角形上,用红色水彩笔画出对应的高。
几组同时进行。
2、画好后,请挑战方评判高画得是否标准,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3、第二轮次,换蓝色水彩笔指定底,再画对应高。
4、第三轮次,换黄色水彩笔指定底,再画对应高。
[注意:黑板上只保留锐角三角形,确保无论学生选哪一条边做底,对应的高都在三角形内部,以降低难度。]
五、终极挑战:
1、黑板上贴示直角三角形纸片,教师指定一条直角边做底,要求学生画出对应的高。
(
底
)
(
底
)
2、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试一试: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
底
)[视学情而定,可以删除这一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
底
高
)三条线段
首尾相接
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
注:电脑上不方便画图,另外两条高没有加垂直标记
)
[教具学具]PPT、A4纸、红蓝黄水彩笔、三角板、直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