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3 08: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乐于和同伴交流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能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学习单、课堂学习单、图片、剪刀、信封。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预伏转化
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视频。
提问:曹冲过人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互动交流)
体会“白线”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大象的重量等于石头的重量。
追问:一定要用石头吗?
师:同学们,“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它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启发来学习新知识!
二、回顾整理,感知转化
回顾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指名学生说。
小结相同点,揭示题题。
三、具体体验,感悟转化
出示图形,观察比较大小。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的两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能直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猜想方法,互动交流。(数方格、转化等)
借助学具,自主探索。
让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这样两个图形和剪刀,按照你的想法,来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师下去巡视,询问方法……)
展示交流,观点碰撞。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图形。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交流下你的方法?
生:……沿着上面的半圆切割,向下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到前面来,实物投影展示)
师:哦!它是这样剪拼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来!请你!
生:……把下面的图形切割,向上平移,得到一个长方形。
……
课件演示,回顾反思。
(课件演示:第一个图的两种方法)
师:好,请看大屏幕。(边演示边说)刚才第一位同学用的是这样的方法,(课件演示第一种方法)第二位同学用的是这样的方法,大家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刚才这两个同学都是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转化的呢?
生:剪——平移——拼
师:哦!图形转化常用的方法有:剪——平移——拼(板书:剪,平移——拼)
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原来的(可以指着黑板:不规则)不规则图形转化成————
生:规则图形。
师:说得很好!(板书:规则)转化成规则的长方形。
师:那现在你能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48
师:怎么算的?
生:6乘8等于48.
师:第一个图形,同学们研究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图形,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的?
(切换展台)
生:可以切割两个半圆,沿着一个点,逆时针旋转180度……
师:也就是把它转化成长方形。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可以把上面的剪下来,剪成两半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是沿着对称轴剪开的,把这一半翻转过来,拼成规则的长方形)
师:他的方法很巧妙,你们想到了吗?
生:没有。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
(课件演示:三种方法的动画)
师:好,我们来看大屏幕,这是刚才三位同学的方法。
师:先剪下两个半圆,左边的半圆绕着这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度;右边的半圆绕着这个点,逆时针旋转180度,转化成规则的长方形。
最后一个图形,沿着对角线剪开,翻转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形状变了,面积不变(转化前后,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师:面积呢?
生:面积不变。
师: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师:你能口答出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48
师:怎么算的?
生:6乘8(边说边课件出示算式)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生:4乘12
师:无论拼成的是哪一种长方形,它的面积都是48。
师:它们都是……
生:都是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生:转化后面积不变,形状变了。
生:都用了这样的“剪—旋转—平移-拼”的方法。
(课件演示:原来的例题图。)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样了?
生:是相等的,都是48。
师:回顾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生:……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
生:用了“剪开—旋转—平移—拼接”的方法(说的很好,这些方法我们以前也用过。)
生:转化前后,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新课总结:运用“转化”的策略,我们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就能很快的计算出他们的面积。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形,你能把面积相等的用线连起来吗?
(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解决问题,深化转化
(一)连一连。
(课件出示:练习1:)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图,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第一题。
(出示课件)
师:第一个图?你说!
第一个图:把这个长方形向下平移,把这个长方形向左平移。
第二个图:把三角形顺时针,逆时针旋转180度。
第三个图:平移左边的图形或者平移右边的图形。
生:第几个图。
师: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总结:像这样一些复杂的图形,通过转化都能变成一些简单的图形。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出它的涂色部分?
生:16分之9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旋转。
师:(课件演示)旋转后,涂色部分是9格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呢?斜边肯定大于3格。
师:那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你的想象,剪一剪,拼一拼,数出阴影部分占几格,完成作业纸第二题。
生:16分之10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把上边一个三角形剪下,向下平移;左边一个三角形……
(课件演示,旋转)
师: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比九格要大,那应该涂几格呢?请你!
生:可以把上面的三角形切割、平移到下面来;把左边的图形平移到右边来。
师: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课件演示动画)
师:对呀,很多不熟悉的图形,有时候不能真正动手去剪拼,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头脑中,想象的去剪拼。所以应该涂10格。
师: 还有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刚才我们同学们的思维都盯着阴影部分的,还可以……
生:把空白部分的三角形拼成两个长方形共6格,就用16减去空白的6格就是阴影部分的10格!用分数表示就是16分之10,也就是可以涂10格。
师:……他的思维真特别啊!把研究阴影部分转化成研究空白部分,很好的思路。
(二)比一比
师:除了图形的面积运用到转化,在计算图形的周长时,我们也经常运用转化的策略。
比一比(周长。)
(课件出示:图形2分别是汉字:凸,凹)
师:看!老师又带来一组图形,这两个图形很特别吧!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友情提醒: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面积,现在我们讨论的可是周长!)
同学们反应这么快,很快就举手了。老师觉得大家可以先小组里讨论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下去巡视。
师:我现在现场采访下,你认为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为什么?
生:……
师:老师现在听到的是两种声音:相等,不相等。谁愿意来说说?
生:不相等“凸”字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凹”……
师:说说你的想法!平移……(指明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
师:凸字转化成长方形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周长没变,面积变了!变大变小了?
生:面积变大了。
师:是这样的吗?(边说边课件演示)那么“凹”字这个图形呢?
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相等。“凸”状的图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凹”状的图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还多出两条边。
师: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完整,我们——掌声祝贺他!
师总结:这个凸状的图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而凹状的图形用这样的方法转化时,还多出了一些,所以我们在转化时一定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说得真好,老师欣赏你!)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图形方面的转化,“转化”的策略在数的世界里也常常用到。谁来举例说说。
生:小数乘法。
师:是怎么转化的呢?
生:可以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谁来补充?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师:你能说清楚:这道题是怎么计算的?也就是把(没想好,谁来帮帮他)
生:先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师:怎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呢?通分)
师:转化”这一策略在数学学习中无处不在,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
五、拓展应用,灵活转化
1.一片树叶(化曲为直)
(课件展示:一片树叶)
师:这是一片树叶,怎样测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
生:可以用一根线围,……
师:她说的真棒,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化曲为直”(课件出示:图片化曲为直,板书:曲——直)
2.一张纸(化少为多)
师:这是一张(纸)
生:一张纸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这一张纸的厚度,(直接出示一张纸)你有办法吗?
生:用直尺量
师:好量吗?
生:不好量。
师:那怎么办?
生:可以先量一叠纸的厚度
师:你认为一张纸太少了,应该多一些。(板书:少——多)
(课件出示:一叠纸的)
师:我们可以先测量一叠纸的厚度,然后呢?除以多少页可以吗?
生:然后再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测量出我们数学书里一张纸的厚度!
下面小组合作量一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在什么地方测量比较准确?你们组呢?你是从哪边量的!你们觉得从哪边量更准确些。 2.张数的确定,不是页数的确定)
生1:……
生2:……
生3:可以测量一叠纸的厚度后,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师: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再除以张数,这样计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像这样的方法就叫做“化少为多”(板书:少-多)
师:这样量,装针误差小一点。
师:其实对于各种印刷品的纸质,我们国家都是有规定标准的,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
刚才我们用化少为多的方法,测量出了一张纸的厚度。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刚才课前“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故事。
3.曹冲称象(化整为零)
4.“你知道吗”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江苏地图)这是什么?
(地图,扬州地图)在这幅地图上,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数方格
师:慢慢数
师: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
同学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是怎么做到的?(出示课件动画:数学家巧“称”地图面积)让学生齐读。
师:面积是量的,或者数方格,怎么能称呢?(听完后)
录音:我国有一位农民科学家,叫于震善,他经过多次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称,,他的称法是这样的:精选一块重量、密度均匀的木板,先切割出1平方厘米,称出它的重量。然后把不规则的地图剪贴在木版上,把这块图板锯下来,称出它的重量,图板的总重量中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重量,就表示有多少平方厘米,这块地图的面积就算出来了。
师:看明白了吗?很神奇吧?
生:看明白了。
生:神奇。
师:大家知道,数学家的这个过程:就是把面积转化成重量,为什么可以把面积转化成重量呢?这里面还包含了其它数学知识。以后同学们会学到。
师:转化的世界真的是很神奇!
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指着黑板)不管是将未知转化成已知;不规则转化成规则的;还是化曲为直等等,都是将难转化成易(板书:难,易)
师:只要我们拥有转化这把金钥匙,就可以冲破学习难关,破茧成蝶,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老师祝福你们!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