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化学复习课时练:第七章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1·海南高考)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
A.22.30 mL B.22.35 mL
C.23.65 mL D.23.70 mL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仪器使用中的滴定管的精确度。滴定管是一种精确度较高的仪器,每一小格为0.10 mL,零刻度在上,刻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估读最后一位,读数为22.35 mL。
答案:B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H+]=[OH-]=10-6 mol·L-1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解析: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H+]和[OH-]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只要[H+]=[OH-],溶液一定呈中性,故A项正确;溶液所处的环境不是25℃,pH=7的溶液不呈中性,B项错误;室温时,pH=5~8的溶液均可使石蕊试液呈紫色,C项错误;生成的正盐可能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D项错误。
答案:A
3.(2011·上海十三校高三一联)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气 B.二氧化碳
C.碘化钾 D.醋酸钠
解析:Cl2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CO2是一种非电解质;KI属于电解质,它不能影响H2O的电离;CH3COONa是电解质,CH3COO-发生水解:CH3COO-+H2O CH3COOH+OH-,促进水的电离。
答案:D
4.(2011·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 NH4Cl 溶液的 KW 大于 100℃ 时 NaCl 溶液的 KW
B.SO2 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I2+2H2O===SO+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 H2 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 Na+、Ba2+、[Al(OH)4]-、NO
D.100℃时,将 pH =2 的盐酸与 pH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反应和溶液的pH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A项升温能促进水的电离,即100℃ 时溶液的KW大于25℃时溶液的KW;B项应生成H2SO4和HI;C项能和Al粉反应产生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在碱性条件下这些离子可以大量共存;D项25℃时,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才呈中性。
答案:C
5.(2011·青州质检)下列关于滴定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规格为25.00 mL的滴定管中液面在5.00 mL处,则液体全部流出时所得液体体积为20.00 mL
B.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时,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NaOH溶液时,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而滴定后消失,则能使所测结果偏高
D.滴定时可将KMnO4溶液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解析:A项,液体体积大于20.00 mL;B项,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碱性,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C项,使标准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D项,KMnO4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管,所以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答案:C
6.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是中性
B.水电离出来的[H+]=1×10-10 mol·L-1
C.[H+]=[OH-]+[SO]
D.该温度高于25℃
解析:pH=6的蒸馏水说明温度高于25℃,D正确,此温度下,KW=1×10-12,加NaHSO4晶体测得溶液的pH为2,[H+]=1×10-2 mol·L-1,水电离出的[H+]=[OH-]溶液=10-10 mol·L-1,B正确;加pH=12的NaOH溶液,则[OH-]=1 mol·L-1,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Na+]+[H+]=2[SO]+[OH-],[Na+]=[SO],则[H+]=[SO]+[OH-],C正确。
答案:A
7.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1 mL稀释至100 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H+]与水电离出的[H+]之比值为10-12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H+]的100倍
解析:硝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稀释100倍,pH增大2,A项正确;B项硝酸过量,溶液呈酸性,错误;硝酸电离出的[H+]为0.1 mol·L-1,水电离出的[H+]为10-13 mol·
L-1,二者之比应为1012,C项错;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H+]为10-11 mol·L-1,故比值应为1∶100,D项错。
答案:A
8.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H+]=10-a mol·L-1,[OH-]=10-b mol·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NaOH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 20.00 0.00 8
② 20.00 20.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
A.3 B.4
C.5 D.6
解析:据题意可知在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而不是1×10-14,通过①可知,此NaOH溶液中[OH-]=1×10-4 mol·L-1。由②可知,加入20.00 mL盐酸后溶液的pH=6,此时恰好完全中和。则[HCl]=[NaOH],即10-c=10-4,则c=4。
答案:B
9.(2011·临沂一模)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点KW间的关系:A=D<C<B
B.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
C.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少量酸
D.若处在B点所在的温度,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NaOH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解析:水的电离吸热,温度越高,KW越大。故四点KW间的关系为A=D<C<B,A正确;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KW不变,B错误;温度不变KW不变,在水中加少量酸,溶液中[H+]增大,C正确;B处KW=10-12,此时pH=2的硫酸与pH=10的NaOH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D正确。
答案:B
10.(2011·安徽高考)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由水电离出的[H+]=1.0×10-14 mol·L-1
B.b点:[NH]+[NH3·H2O]=[Cl-]
C.c点:[Cl-]=[NH]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图像的分析能力及对酸碱中和滴定和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掌握情况。a点即是1.000 mol·L-1的氨水,[NH3·H2O]是弱电解质,未完全电离,[OH-]<1 mol·L-1,水电离出的[H+]>1.0×10-14 mol·L-1,A项错误;b点处,加入盐酸的体积未知,不能进行比较,B项错误;c点溶液显中性,即[OH-]=[H+],结合电荷守恒关系:[OH-]+[Cl-]=[H+]+[NH],有[Cl-]=[NH],C项正确;d点后,溶液温度下降是由于加入的冷溶液与原溶液发生热传递,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2012·杭州质检)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 (填编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C.托盘上
(2)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滴定时所用标准盐酸的浓度为0.2000 mol·L-1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4.10 24.00
(4)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后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 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
解析:(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放在小烧杯中;(3)根据c待测=分别求第一、二次的值,再求平均值,解得c(NaOH)=0.400 0 mol/L;(4)①中V标偏大,故浓度偏高;②中V标偏大,c待测也偏高。
答案:(1)A (2)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3)0.400 0 97.56%
(4)①偏高 ②偏高
12.(12分)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某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mol·L-1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 g·mL-1。
解析:此题将酸碱中和滴定迁移到氧化还原滴定。
因MnO为紫色,Mn2+为无色可用这一明显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该过程涉及多步化学反应,有如下关系式:
Ca2+~CaC2O4~H2C2O4~KMnO4
1 mol mol
5×10-6mol 1.0×10-4 mol·L-1×0.02 L
血液中[Ca2+]=
=1.0×10-4 g·mL-1。
答案:(1)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2)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混合溶液呈紫色,半分钟内不退色
(3)1.0×10-4
13.(12分)(2011·广州质检)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3 mol2·
L-2,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其理由是________。
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
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
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温度为高于25℃。
(1)稀H2SO4中,[H+]=0.1 mol·L-1,NaOH溶液中[OH-]==0.01 mol·L-1,则
0.01 mol·L-1×a L=0.1 mol·L-1×b L,
a∶b=10∶1,
离子浓度关系:[Na+]>[SO]>[H+]=[OH-]或[Na+]=2[SO]>
[H+]=[OH-]。
(2)若pH=2,则
[H+]混=
=0.01 mol·L-1,
则a∶b=9∶2;
设原来NaOH溶液为9 L,H2SO4溶液为2 L,则
n(Na+)=0.01 mol·L-1×9 L=0.09 mol,
剩余n(H+)=0.01 mol·L-1×(9 L+2 L)=0.11 mol,
n(SO)=×2 L=0.1 mol,
所以离子浓度关系:[H+]>[SO]>[Na+]>[OH-]。
答案:大于 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10∶1 [Na+]>[SO]>[H+]=[OH-]或[Na+]=2[SO]>
[H+]=[OH-]
(2)9∶2 [H+]>[SO]>[Na+]>[OH-]
14.(14分)现有常温下的六份溶液:①0.01 mol·L-1CH3COOH溶液;②0.01 mol·L-1 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⑤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与0.01 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⑥0.01 mol·L-1HCl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1)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填序号,下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的
是 ;
(2)若将②、③混合后所得溶液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 ③(填“>”、
“<”或“=”);
(3)将六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
① ②,③ ④(填“>”、“<”或“=”);
(4)若改变温度后,测得④溶液pH=10,则该温度下KW= 。该温度下,将
①、④混合后,测得溶液pH=7,则所得溶液中[Na+]-[CH3COO-]= 。
解析:(1)⑤的两溶液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H4,二者互相促进水解,因此⑤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②中的[H+]与③④中的[OH-]相同,故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一样。
(2)若二者体积相同,则二者反应后,氨水有剩余,则溶液呈碱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盐酸应再多些。
(3)由于醋酸是弱酸,加水稀释也不能完全电离,因此①>②;由于氨水是弱碱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NH3·H2O又会电离出一部分OH-,故pH③>④。
(4)pH=12的NaOH溶液,其[OH-]=0.01 mol·L-1,当改变温度使pH=10时,[H+]=10-10 mol·L-1,故KW=[H+][OH-]=10-10 mol·L-1×0.01 mol·L-1=1×10-12 (mol·L-1)2。①④混合后得CH3COONa溶液,根据电荷守恒:[Na+]+[H+]=
[OH-]+[CH3COO-],
则有:[Na+]-[CH3COO-]=[OH-]-[H+]=10-5 mol·L-1-10-7 mol·L-1。
答案:(1)⑤ ②③④
(2)> (3)> >
(4)1×10-12 mol2·L-2 (10-5-10-7)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