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化学复习课时练: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三(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届高考一轮化学复习课时练: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三(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19 17: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一轮化学复习课时练:第三章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三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物理性质不同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用于人体组织中韧带的制作
B.钢化玻璃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银、铜、铁都是有色金属材料
D.碳化硅陶瓷具有压电效应
解析:钢化玻璃是由普通玻璃熔化后急速冷却而成,成分与普通玻璃完全相同,仍属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铁为黑色金属材料,银、铜皆为有色金属材料;压电陶瓷具有压电效应,其主要成分是钛酸钡和钛酸铅等。
答案:A
3.(2011·长春调研)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B.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D.铝是活泼金属,但在空气中耐腐蚀
解析:青铜是铜、锡和铅的合金,不锈钢是铁、碳、硅、锰等的合金,硬铝是铝、铜、镁、锰和硅的合金,A正确;铜在空气中容易与CO2、O2、H2O发生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B错误;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利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镁,C正确;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内部进一步被氧化,D正确。
答案:B
4.(2011·大连模拟)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钠相同的是(  )
A.银         B.铝
C.铁 D.铜
解析:冶炼钠用电解法;冶炼银用热分解法;冶炼铝用电解法;冶炼铁、铜用热还原法。
答案:B
5.元素的性质包含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其强弱可以通过该元素对应的某些化学性质体现出来。某同学认为铝元素是金属元素,但是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化学反应中,你认为能证明铝有非金属性的是(  )
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C.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D.铝热反应
解析: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含氧酸,Al(OH3)与强碱反应,相当于酸的性质,从而证明Al具有非金属性。
答案:B
6.(2011·常州质检)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成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①FeH2Cu ②CuOCuSO4Cu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①多 B.②多
C.相等 D.无法判断
解析:从关系式上看,二者应该相等,但在实际操作中,①中H2还原CuO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2,那么制得的H2不能完全用来还原CuO,制得的Cu的量就比②少。
答案:B
7.根据下列金属的熔沸点:
金属 Na Cu Al Fe
熔点(℃) 97.5 1 083 660 1 535
沸点(℃) 883 2 595 2 200 3 000
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A.Cu与Al B.Fe与Cu
C.Fe与Na D.Al与Na
解析:合金是金属在熔化状态时相互溶解或相互混合形成的,熔化时的温度需达到两种金属中最高的金属的熔点,但又不能超出成分中金属沸点的最低温度。选项中Fe—Na不符合合金要求。
答案:C
8.当燃烧镁和某金属组成的合金时,所形成的氧化物的质量为反应前合金质量的2倍,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A.铜 B.铍
C.钠 D.铝
解析:MgO的质量比反应前合金的质量的2倍小,另一种金属的氧化物一定比反应前合金的质量的2倍大。
答案:B
9.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解析:由于HNO3具有强氧化性,CuS和Cu2S溶于HNO3的产物都是Cu(NO3)2、SO2和氮的氧化物,A、B错误。由2CuS+3O22CuO+2SO2、Cu2S+2O22CuO+SO2知等质量两种样品加热时固体产物一样,但质量变化不相等,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10.(2011·深圳模拟)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 Ⅰ对;Ⅱ对;有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Ⅰ对;Ⅱ对;有
C 铁比铜活泼 在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不易生锈 Ⅰ对;Ⅱ对;有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Ⅰ错;Ⅱ对;无
解析:B项陈述Ⅰ、Ⅱ均错误,铜表面不易形成致密氧化膜,而Al、Fe可以,故常用铝或铁制容器盛放浓H2SO4;C项陈述Ⅰ正确,Ⅱ错误,铁钉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电化腐蚀而生锈;D项陈述Ⅰ正确,判断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8分)钛(Ti)是一种活泼金属,其作为金属材料,具有密度小、熔点高、可塑性强、机械强度高等优良的性能,有“未来金属”之称。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石(FeTiO3)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钛(TiO2),再由二氧化钛制金属钛,主要有以下五个反应:
①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
②TiOSO4+2H2O===H2TiO3↓+H2SO4;
③H2TiO3TiO2+H2O;
④TiO2+2C+2Cl2TiCl4+2CO;
⑤TiCl4+2Mg===2MgCl2+Ti。
(1)针对以上五个化学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生成了两种酸
C.反应④中的TiO2是氧化剂
D.反应⑤表现了金属镁比金属钛还原性强
(2)钛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钛是像金、铂一样不活泼的金属
②金属钛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③钛与氧气、酸等腐蚀剂不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1)在反应①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保持+4;在反应②中,H2TiO3符合酸的一般化学式,它是钛酸的化学式;在反应④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保持+4,Cl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在反应⑤中,Mg是还原剂,Ti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Mg>Ti。
(2)“钛(Ti)是一种活泼金属,钛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活泼的金属应容易与氧气、酸等腐蚀剂发生化学反应,但因为钛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耐腐蚀。
答案:(1)C (2)②
12.(12分)A~M为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省略。已知C、D是由元素X、Y、Z中的两种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D为无色气体且不能燃烧,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I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检验L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已知F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放出无色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L为棕黄色溶液”推出L中含有Fe3+;“K为浅绿色溶液”推出K中含有Fe2+,再根据“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推出G为氯气,故L为FeCl3,K为FeCl2(进而推出J为铁);根据“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知道M为Cu,B为CuCl2,E为Cu(OH)2。因为Cl2(G)和C生成H,H与Fe(J)生成K(FeCl2),故H为HCl;又因“I有漂白作用”,所以Ⅰ为HClO,C为H2O;最后综合分析知D为二氧化碳,A为CuCO3、Cu2(OH)2CO3或Cu(OH)2·CuCO3。
答案:(1)CuCO3、Cu2(OH)2CO3或Cu(OH)2·CuCO3 (2)C O (3)取少量L溶液于试管,滴加KSCN溶液,如溶液呈血红色,证明溶液含Fe3+(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3Cu2O+14HNO3(稀)===
6Cu(NO3)2+2NO↑+7H2O
13.(12分)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________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_____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自然干燥。
写出该途径中铜转化为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________次。
(5)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解析:用坩埚灼烧固体的仪器有酒精灯、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制硫酸铜溶液用的是途径Ⅱ。因为途径Ⅰ原料利用率低,且产生污染性气体SO2。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至少称量4次:坩埚质量、坩埚样品质量、加热失水后坩埚样品质量(这一操作至少进行两次,两次质量误差不超过0.1 g)。
答案:(1)c b (2)蒸发 过滤
2Cu+O2+2H2SO42CuSO4+2H2O
(3)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4)4 (5)A
14.(1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金属回收物的综合利用,专门设计实验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硫酸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CuSO4·5H2O),其实验方案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写出由沉淀Ⅱ转化为硫酸铝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C转化成沉淀Ⅱ时,硫酸的用量不易控制,可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成员经过检测,发现制得的绿矾不纯,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要想由沉
淀Ⅰ最终制得纯度较高的绿矾,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提出以下两种方案将滤渣B转化成胆矾晶体,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________。
①用浓硫酸与Cu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
②在空气中加热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小组成员从资料中获知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在滤渣B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
备胆矾晶体,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提出可将方案中最初溶解合金的硫酸改用烧碱,重新设计方案,也能最终制
得三种物质,你认为改进后的方案相对于原方案________(填“更合理”或“不合
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滤液C中加入硫酸可以生成Al(OH)3沉淀,而Al(OH)3能和过量的硫酸反应,因此硫酸的用量不易控制,此时可改用向滤液C中通入CO2气体的方法,因为CO2也可以与滤液中的Na[Al(OH)4]反应生成Al(OH)3,但Al(OH)3不能和CO2发生反应;(3)绿矾中之所以有杂质只能是Fe2+转化成Fe3+,而将Fe3+转化成Fe2+且不引入其他杂质可加入足量的铁粉将Fe3+还原成Fe2+;(5)首先用NaOH溶液溶解合金,则得到绿矾时不用再消耗NaOH,只需要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Al2(SO4)3也比原方案少一步与H2SO4的反应。
答案:(1)烧杯、漏斗、玻璃棒 (2)Al(OH)3+3H+===Al3++3H2O 向滤液C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反应过程中部分Fe2+转化成了Fe3+ 向滤液D中加入足量铁粉,反应完全后过滤,取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绿矾
(4)② Cu+H2O2+H2SO4+3H2O===CuSO4·5H2O或Cu+H2O2+H2SO4===CuSO4+2H2O
(5)更合理
原方案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消耗试剂量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