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地球自转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1、设置小情境,引发初步思考
导入:我的好友迪拜小王子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条视频,以迪拜塔为中心24小时静止拍摄的美景,让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这样的美景大家纷纷点赞,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调”出了昼夜交替的美?为什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感受生活中昼夜交替的美,引发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思考。)
2、学习前摸底,温故而知新
师:A、太阳围绕着地球运动;还是B、地球自身的运动?
生:进行选择(这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中已经学习探讨过了)
师:实际上人类的认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经历了漫长探索过程。是谁首先质疑了“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阅读课本书P12
阅读材料第2小节
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并介绍哥白尼的主要观点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他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吗?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对部分观点提出质疑)
师: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在太阳系中有哪两种运动状态?
生:观察图回答
(本部分设计意图:进行学习前摸底,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温故而知新,为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做好准备和过度)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访地球君。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3、创设情境,引发疑问
地球: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自转的吗?
(此处将地球拟人化,提前请高年级学生进行录音并插入进动画,以地球的口吻来提问)
学生活动:
初试:请你来转动地球仪,演示我的的自转
(此处设计意图:学生在演示或观察时会对如何转动地球仪尤其是地球自转方向产生疑问或不确定,在班级授课时的确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甚至出现转反方向演示,生成疑问,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观察:我自转时绕什么转?
解惑:自转时球身是直立还是倾斜的?
生答略,师:(我们看到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地轴的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在我们看来地球是倾斜着运动的。请大家也来按照教室的实际方位调整一下地球仪的摆放。
引发讨论:能否联系生活现象来说明我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生回答略
以火车作类比:坐在前进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看到窗外景物是在向什么方向运动?
(和火车前进方向相反)
追问:同样,我们在自转的地球上,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会感觉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则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请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演示)
(设计意图:来自于生活的类比,形象,容易解开心中的疑惑)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该问题如果学生能提出来更易引发思考与讨论)
生回答略
再次以火车作类比:就好像火车在运动,但坐在车厢里的人感觉不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和它一起运动,我们也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
4、合作探究:实践出真知,展示释疑惑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自转绕什么转以及自转的方向。那换个角度看世界呢?请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一:换个角度看世界
先来看看任务是什么
①小组内一位同学转动地球仪模拟演示地球自转,其他同学观察纠错
(此处设计意图:自我实践,互相纠错,得到真实体验)
②小组内一位同学继续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又如何?(很难分辨东西)(与手表时针转动方向对比)
③升级任务:请两人上台,一人拨动地球仪自转,一人介绍你们的发现
生演示、观察、讨论、展示,师巡视、点拨、点评展示情况
请大家完成《地理学练案》认知过程1(1)、(2)两题
师:(承转)地球围绕地轴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是如何带来日出日落现象的呢?
5、观看微电影,释疑生疑
地球:我时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在阳光照射下我的自转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欣赏微电影“我的一天”
播放视频,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由于太阳距离我们很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太阳光(灯泡)在某一时刻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被照亮的部分是白天(昼半球),未被照亮的是黑夜(夜半球)。视频截图上结合填空来总结、点评,纠正:自转带来昼夜交替。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昼夜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该处释疑生疑,埋下伏笔)。简单介绍晨昏线并展示实际图片。某地正好越过晨昏线的时候就出现了日出和日落现象。地自西向东自转,我们总是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6、再次探究,头脑风暴,区分易混概念
合作探究二:“异想天开”
用灯泡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照射到自转中的地球表面。这是正常的过程,假如我们异想天开呢?
假想一:假如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希望想得到更多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说给彼此听听看!
假想二:假如地球不透明,但不自转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观察、讨论、回答
师点评归纳,对有创意又正确的答案予以肯定。
师:播放视频,观察会发现不自转但仍公转会出现“一天即一年”的情况。(此处的假想性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昼夜产生是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而不是地球自转,及地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空间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善归纳:
地球上有昼夜的原因是?太阳的照射及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不停地自转
生活中经历一次昼夜交替时间是多长?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此处回归生活,将难以理解的自转周期问题生活化,简单易理解)
师提问并引发思考:为什么是约24个小时?难道地球自转一周不是正好24个小时?那是多久呢?(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7、巧用课本活动,讨论中生疑释疑
合作探究三:奇怪的来电
将课本的图设计成一个小情境,进行模拟通话并提问: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有差异?
生观察图进行尝试性回答(此处图片显示信息与互致问候的时间相反,产生矛盾,产生疑问。主人公为对方着想生成教学结论,意识到有时差现象的存在)
师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理清逻辑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北京已经进入白天,大概上午7点钟;纽约进入黑夜,大概上午7点钟。由于自转,同一时刻不同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这是自转的又一重要意义。
8、知识生活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师:对地球自转带来的时差现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经历?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见闻各抒已见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播放时差图片。
师:(其中第四张图片)虽然新疆学生和我们这里作息时间上有不同,但用的都是统一的北京时间作为标准。实际上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一般东边的地点会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不同地点所在的经度位置不同,时间不同,如何计算又如何统一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时间,这个我们到高中会学习到。
9、构建开放问题,进一步引发疑问、思考、讨论
地球: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生答。
地球:还有哪些疑问?
生问生答,引发某些讨论、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自转的原因、动力,引发讨论,甚至激发了课后探究的热情。其中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晨昏线经过极点吗?这是我课堂上没有讲到的,因为觉得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些深,但学生主动提出来,引发了大家积极的讨论,教者倾听、总结、点拨,大家有悟更有乐)
师: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以后去解决,甚至还有一些科学家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究!
10、让疑问与思考来得更猛烈些,亦为下节课做个铺垫
师:我们从学习中得知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自转。我们从每天的生活中又会发现,白天和黑夜的分配每一天都是均等的吗?一年之中每天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说说看自己的观察。
生答略
这又涉及到地球的另外一种运动:地球的公转。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下课的铃声打响了,让我们一起来说:地球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