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例谈高考历史图表型试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轮冲刺:例谈高考历史图表型试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9 17: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例谈高考历史图表型试题
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一、教学背景:
2、高考命题趋势的需要。
近几年高考普遍加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命题视角新颖,命题形式灵活,一些图文的巧妙应用,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也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和命题范围。
1、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图表试题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考历史试题中,大量的史料、图表数据、文物、图片成为新形式下高考命题的主要素材。图片图表类题目作为新的材料呈现和出题角度,近年来在全部高考题目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
3、新课程考核目标与要求的需要
学生须达成的:
1、就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信息的形式就是通过文字、图表、数据、图片、符号等表现出来。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图文创设的新情境,给人以更高更广的思考空间,也能更好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依据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备战2009年高考,我们应特别关注图文应用的命题特点,把握解题方法、技巧,关注社会热点,从而适应加强综合能力考查的命题趋势。
1、按图形主体的表现形式分:
二、近几年高考常见的图文应用类题型
(1)图片型。(人物图、文物图、 漫画等 )
(2)地图型。(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 交通路线图)
(3)统计图表型。(表格、坐标统计图、结构统计图等 )
2、按试题形式分:
(1)判断式(选择题)。
(2)解析式(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例1:(2008年江苏,0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例析技巧
三、典例分析与应试策略
(一)判断式(选择题)
即根据提供的图片或图表,撷取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 抓住特征,看清提示。
“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图片类三要素:人物、器物、文字)
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
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方法指导
例2:(2007上海历史)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例析技巧
例:(08宁夏文综) 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
总进口值的百分比本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方法指导
一、“审”:审表、审注、审设问
关键:二、“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
纵向比较。从表格中总结出数据的基本趋势(升或降),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
例析技巧
例1(2008上海)
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例2(2007山东)图8是某同学在研
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
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以图补文型
以文补图型
例3: (08全国卷Ⅱ,21)
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
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
间是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
图文互补型
方法指导
以图补文型: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地图作为补充 .
以文补图型:以地图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地图内容不能
反映的信息.
图文互补型:文字和地图材料都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并可
相互参照和佐证.
解答关键:1、抓住地图两个主要素(图、文字),其中有一项必为解题突破点。
2、当不能依据1方法来突破,对于试题的解答:一般就要从历史地理事物的名称变化、政治地理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判定)。
(二)解析式
即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图片或图表进行分析处理。这反映了高考对学生初步研究历史能力的考察。这种完整的分析,可以构成一个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例析技巧
例1:(2008年上海,35题)美国建国以后,棉花种植不断地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棉花王国”。棉花的种植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⑴概述棉花产量和奴隶人数的变化情况。
⑵这种变化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为什么图表中的年代只列到了1860年?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例2:(2007海南,27)(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编自《中单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例3:(2008广东,26)(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 经济形式 。
(3)、(4)问略
1 、“是什么”。 这一步的答题可有两个层次:一是从图
表中获得的最直观的表面信息,即“反映了……”;
二是要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即“说明了……”。
方法指导
2、“为什么”。在进行这一分析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即: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的联
系,寻找题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实现教材
知识的迁移运用。
3、“怎么样”。对于图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影
响,一般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3、关注重点、社会热点等图片 。
2、合适的试题组编;
四、专题专练、专项提升
1、适当的训练是技巧形成和巩固的保证; 复习中特别要注意训练学生准确表述的能力。
(1)不同类型解题方法指导
(2)经典高考试题回顾
(3)不同类型图表题的变式训练
注意:在解答图表型材料题时,既要遵循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又要结合图表的特点适当变通,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
1、一有信心——获得心理优势
2、二需静心——仔细审题、细心答题
3、三要思维——联系图片、联系教材
4、四循科学——根据题意和知识点科学组织答案
小结:最基本最重要解题策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山东文综 2007年3题 2007年 27题材料一图片类;29题材料一表格类。
2008年2题
宁夏文综 2007、08各1题
江苏单科卷 2007年5题 2007年27、29题图片类
2008年4题
海南卷 2007年3题 2007年27题表格类
2008年28题表格类
2008年1题
广东卷 2007年3题 2008年26题表格类
2008年3题
图画型(人物、绘画作品、照片等共11题,文物类7题,漫画类2题 );
地图型5题;统计图表型2题。
图画型中的文物类:
( 2007山东,14).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
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08广东,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
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图画型中的人物类: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祖始之国开族民国中
(2008江苏0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
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2007江苏21)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图画型中的漫画类:
地图型:
(2008广东单科,02)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
是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
(2008山东,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统计图表型(主要为表格类)
(2007广东,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殖民战争
B.工业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08宁夏,30) 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
口值的百分比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非选择题 (图片与表格类为主)
(2007山东,27)(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
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008广东,26)(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 经济形式 。
(3)、(4)问略
15.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17.右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题号: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请阅读下列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卫城雕像和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并揭示其文化精神内涵。(6分)(2) ……略(4分)
19.某班同学开展了以“二十世纪中国服饰的变迁”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在他们搜集到的下列图片中,见证了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瞬间。按时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