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 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1.(2012·合肥)在五带中,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2.(2019·安徽)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 上的宣传牌。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下图)的朝向是( )
A.正南 B.东南 C.西北 D.正北
3.(2020·安徽)4月11日,一位中国学生搭乘某航班从纽约启程返回广州。图一示意该航班起飞时的地球昼夜分布情况(斜线部分为黑夜)以及该航班的大致飞行线路,图二为该同学妈妈与她的聊天记录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航班飞行线路依次经过( )
A.北美洲→大西洋→亚洲 B.北美洲→北冰洋→欧洲→亚洲
C.北美洲→北冰洋→亚洲 D.北美洲→欧洲→大西洋→亚洲
(2)“纽约那边现在是什么时候 ”你觉得这位同学最可信的回答是( )
A.纽约这边夕阳西下 B.纽约这边旭日东升
C.纽约这边夜幕深沉 D.纽约这边烈日当空
4.(2017·安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若查找出席论坛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所在国家的位置,应选择( )
A.世界河流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政区图
(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合肥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3)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北京市处于( )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5.(2012·黄山)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同
D.青岛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6.(2011·黄山)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A.昼夜长短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四季变化 D.昼夜更替
7.(2011·合肥)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B.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一年
C.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D.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极指向保持不变
8.(2011·巢湖)北京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9.(2014·安徽)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蕴含的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正午时,全国各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放学时间要比冬季晚
C.爸爸凌晨爬起来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我们家乡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10.(2014·安徽)今日考试时,铜陵大致处于哪个节气附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2014·桐城)读我国某中学冬季上午作息时间(北京时间)表,完成下列小题。
节次 早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时间 7:30~7:50 7:55~8:40 8:50~9:35 9:50~10:35 10:45~11:30
(1)一般情况下,该作息时间最适合的地区是( )
A.黑龙江省 B.西藏自治区 C.安徽省 D.甘肃省
(2)该校学生中午放学时,英国伦敦的中学生正在( )
A.睡觉 B.晨练 C.上课 D.吃晚餐
二、综合题
12.(2012·合肥)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小时或 天;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时间为 天或 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的变化。
(4)在相应位置标注北半球夏至日与冬至日、春分日与秋分日的名称和日期。
13.(2014·安徽)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B、C、D点时节气分别是 , , , 。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A、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故符合题意。
C、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温带地区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2.【答案】C
【知识点】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热带范围内有直射外,其他地区太阳都是斜射,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由此可确定该宣传牌正面朝向西北方。
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3.【答案】(1)C
(2)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1)由材料“…某航班从纽约启程返回广州”可知,该航班是从北美洲到亚洲的航班,由图可知,途中飞越了世界上最小的海洋北冰洋。故答案为:C。(2)由聊天截图可知,同学妈妈此时是下午1:53分,由图一可知,此时的纽约正处在黑夜,两地的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导致的。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即地球上的时刻“东早西晚”。
4.【答案】(1)D
(2)A
(3)C
(4)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选择适用的地图;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若查找出席论坛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所在国家的位置,应选择世界政区图。故选:D(2)5月14日至14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选:A(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根据题意。故选:C(4)5月14日至15日是北半球的春季,此时是暮春时节。故选:A
【点评】(1)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2)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3)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4)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分析选项可知: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青岛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同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由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A正确;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B正确;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C不正确;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8.【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五带中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而北京正好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即属于北温带,四个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上的五带有: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它们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和极圈。地球上的五带是中考的重点,学习时应重点掌握课本上的五带示意图。
9.【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10.【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考试是在6月14日左右,安徽省铜陵处于夏至日即6月22日附近。
故选:B
【点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日期,牢记即可。
11.【答案】(1)C
(2)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1)我国地域辽阔,西部的地方时间晚于东部,但统一采用北京时间,故作息时间晚于东部;根据我国某中学冬季上午作息时间(北京时间)表,可知,该中学冬季上午作息时间最适合的地区是东八区附近的省区。分析选项可知,符合条件的是安徽省。故选:C(2)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东加西减)。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英国伦敦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要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某中学中午放学时(11:30),伦敦是3:30,此时英国伦敦的中学生正在睡觉。故选:A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本题考查了有关时区划分的知识点,属基础题。
12.【答案】(1)
(2)24;一;365;一
(3)昼夜交替;四季
(4)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时间为365天或一年;(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4)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是3月21前后,秋分日是9月23日前后。
故答案为:(1) ;(2)24;一;365;一;(3)昼夜交替;四季;(4)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易适中。
13.【答案】(1)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2)如图: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2)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故答案为:(1)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2)如图:
【点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1 / 1安徽省初中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 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1.(2012·合肥)在五带中,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A、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故符合题意。
C、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温带地区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2.(2019·安徽)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 上的宣传牌。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下图)的朝向是( )
A.正南 B.东南 C.西北 D.正北
【答案】C
【知识点】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热带范围内有直射外,其他地区太阳都是斜射,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由此可确定该宣传牌正面朝向西北方。
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3.(2020·安徽)4月11日,一位中国学生搭乘某航班从纽约启程返回广州。图一示意该航班起飞时的地球昼夜分布情况(斜线部分为黑夜)以及该航班的大致飞行线路,图二为该同学妈妈与她的聊天记录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航班飞行线路依次经过( )
A.北美洲→大西洋→亚洲 B.北美洲→北冰洋→欧洲→亚洲
C.北美洲→北冰洋→亚洲 D.北美洲→欧洲→大西洋→亚洲
(2)“纽约那边现在是什么时候 ”你觉得这位同学最可信的回答是( )
A.纽约这边夕阳西下 B.纽约这边旭日东升
C.纽约这边夜幕深沉 D.纽约这边烈日当空
【答案】(1)C
(2)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1)由材料“…某航班从纽约启程返回广州”可知,该航班是从北美洲到亚洲的航班,由图可知,途中飞越了世界上最小的海洋北冰洋。故答案为:C。(2)由聊天截图可知,同学妈妈此时是下午1:53分,由图一可知,此时的纽约正处在黑夜,两地的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导致的。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即地球上的时刻“东早西晚”。
4.(2017·安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若查找出席论坛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所在国家的位置,应选择( )
A.世界河流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政区图
(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合肥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3)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北京市处于( )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答案】(1)D
(2)A
(3)C
(4)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选择适用的地图;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若查找出席论坛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所在国家的位置,应选择世界政区图。故选:D(2)5月14日至14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选:A(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根据题意。故选:C(4)5月14日至15日是北半球的春季,此时是暮春时节。故选:A
【点评】(1)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2)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3)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4)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2012·黄山)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同
D.青岛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分析选项可知: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青岛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同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6.(2011·黄山)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A.昼夜长短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四季变化 D.昼夜更替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由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7.(2011·合肥)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B.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一年
C.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D.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极指向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A正确;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B正确;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C不正确;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8.(2011·巢湖)北京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五带中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而北京正好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即属于北温带,四个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上的五带有: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它们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和极圈。地球上的五带是中考的重点,学习时应重点掌握课本上的五带示意图。
9.(2014·安徽)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蕴含的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正午时,全国各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放学时间要比冬季晚
C.爸爸凌晨爬起来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我们家乡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10.(2014·安徽)今日考试时,铜陵大致处于哪个节气附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考试是在6月14日左右,安徽省铜陵处于夏至日即6月22日附近。
故选:B
【点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日期,牢记即可。
11.(2014·桐城)读我国某中学冬季上午作息时间(北京时间)表,完成下列小题。
节次 早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时间 7:30~7:50 7:55~8:40 8:50~9:35 9:50~10:35 10:45~11:30
(1)一般情况下,该作息时间最适合的地区是( )
A.黑龙江省 B.西藏自治区 C.安徽省 D.甘肃省
(2)该校学生中午放学时,英国伦敦的中学生正在( )
A.睡觉 B.晨练 C.上课 D.吃晚餐
【答案】(1)C
(2)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1)我国地域辽阔,西部的地方时间晚于东部,但统一采用北京时间,故作息时间晚于东部;根据我国某中学冬季上午作息时间(北京时间)表,可知,该中学冬季上午作息时间最适合的地区是东八区附近的省区。分析选项可知,符合条件的是安徽省。故选:C(2)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东加西减)。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英国伦敦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要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某中学中午放学时(11:30),伦敦是3:30,此时英国伦敦的中学生正在睡觉。故选:A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本题考查了有关时区划分的知识点,属基础题。
二、综合题
12.(2012·合肥)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小时或 天;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时间为 天或 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的变化。
(4)在相应位置标注北半球夏至日与冬至日、春分日与秋分日的名称和日期。
【答案】(1)
(2)24;一;365;一
(3)昼夜交替;四季
(4)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时间为365天或一年;(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4)北半球的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是3月21前后,秋分日是9月23日前后。
故答案为:(1) ;(2)24;一;365;一;(3)昼夜交替;四季;(4)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易适中。
13.(2014·安徽)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B、C、D点时节气分别是 , , , 。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答案】(1)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2)如图: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2)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故答案为:(1)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2)如图:
【点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