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的碱》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常见的碱》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3 11:00:42

文档简介

第四节《常见的碱》教学方案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
题】第四节常见的碱
【课
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推导碱的共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碱的通性
难点:
碱的通性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教师活动】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了硫酸和盐酸这两种常见的酸,并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酸的通性,同学们能否描述酸的通性?
【学生活动】酸的五点通性
过渡:那么常见的碱有哪些?他们有哪些性质呢?
提示:对一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分析,归纳共性。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寻找物质的特性,得出个性。
(二)新课教学

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作用
【依据】Ca(OH)2
和NaOH溶液[分别]
+
石蕊(酚酞))
【小结】碱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
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依据】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如果将废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
【回忆】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
+
CO2
——
NaOH
+
CO2
——
NaOH
+
SO2
——
NaOH
+
SO3——
【补充】酸性氧化物:凡能跟

起反应,生成




氧化物
注意:①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常见的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O2
+
H2O
——
SO3
+
H2O
——
【生活链接】
(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盖,要用橡胶瓶盖或木塞。已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氢氧化钠固体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这是为什么?
3.碱
+
盐新碱
+
新盐
【依据】
(1)在2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溶液
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2)在上述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分别滴
加数滴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回答】
1.氯化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2.盛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中产生了蓝色絮状沉淀;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产生了红褐色沉淀。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
白色沉淀生成;加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注意】两种反应物可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反应才会发生。
【思考】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Ba(OH)2
+
CuSO4
——
NaOH
+
KCl
——
Cu(OH)2
+
Na2SO4
——
4.

+
酸盐
+

【依据】
1.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结果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和硫酸后,红色逐渐消失;
2.生成的氢氧化铜及氢氧化铁沉淀分成2份,分别滴加盐酸和硫酸,结果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蓝色;氢氧化铁红棕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黄色;
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
——
Ca(OH)2
+
HCl
——
【思考】为什么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性质?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及其他可溶性碱,因为都含有氢氧根离子(OH-),所以具有相似的性质。
【总结】总结碱的通性。
【补充】不溶性碱的共性
1.不溶性碱与酸溶液发生反应
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
(四)知识巩固
1.
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盐酸、食盐溶液、澄清石灰水,这种试剂是(

A.酚酞
B.石蕊试液
C.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的时间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盐酸洗
D.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3.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有白色沉淀
B.有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冒出
D.有蓝色沉淀产生
4.
氨水是一种碱,它的化学式为NH3·H2O(NH4OH)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人称它为“气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将集满CO2的大试管倒插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四节常见的碱
一、碱的共性

碱溶液跟酸碱指示剂作用
2.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3.

+
盐新碱
+
新盐
4.

+
酸盐
+

二、不溶性碱的共性
1.不溶性碱与酸溶液发生反应
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第四节《常见的碱》教学方案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
题】第四节常见的碱
【课
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碱的个性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碱的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
NaOH和Ca(OH)2的性质
难点:
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教师活动】同学们思考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为什么有相似的性质?
【学生回顾】碱的通性。
【教师引导】但组成它们的金属离子不同,这又会有哪些不同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氢氧化钠个性与用途
【讲述】研究物质的性质一般先从物理性质入手,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思考。
【观察】氢氧化钠固体于表面皿中观察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为白色片状固体。
【设疑】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这可能与什么性质有关?(留悬念)
【回答】氢氧化钠表面逐渐变潮,少量已经溶解了,形成了溶液附着与固体表面
【设疑】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这个现象叫做“潮解”,这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具有什么性质?是什么变化?
【回答】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
【追问】利用这个性质有何用途?
【思考】干燥剂,可以用作哪些气体的干燥剂?
【讲解】碱石灰固体干燥剂(介绍成分、装置和干燥范围)(实物介绍)
【引导】
1.氢氧化钠固体可以作CO2、SO2的干燥剂吗?
2.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
【实验一】将一药匙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3mL水中振荡,并触摸试管壁
【学生体验】氢氧化钠溶于水,感觉试管壁发烫。
【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实验二】解疑:把一小撮兔毛或全毛绒线放入该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并加热煮沸2~3分钟,试管中有什么变化?兔毛或全毛绒被严重腐蚀或溶解。
【展示】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试剂瓶标签
【讲解】当然,氢氧化钙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它俗称消石灰、熟石灰,所以使用时也要注意安全。
【视野拓展】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
氢氧化钠能与蛋白质和油脂反应,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腐蚀性。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等碱性溶液,要防止液体溅入眼睛或沾到皮肤上。
【实验三】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1~2
滴食用油,充分振荡。
2.将鸡蛋清放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振荡混匀。
【用途】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氢氧化钙个性与用途
【观察】氢氧化钙的性状。
【实验四】取出一小匙的熟石灰,观察它的颜色后,放入试管中,再在试管中倒入水并振荡,观察熟石灰是否全部溶解?
【介绍】氢氧化钙的用途
(三)知识巩固
1.下列对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的热
B、其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C、对皮肤、衣服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D、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2.下列气体其中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CO2
B、O2
C、SO3
D、HCl
3.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盐酸
C、浓硫酸
D、氯化钠晶体
4.下列物质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NaOH与HCl
B、NaOH与CuSO4
C、HCl与AgNO3
D、FeCl3与NaOH
5.下列四种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A.CuSO4
B.CO2
C.NaOH
D.H2SO4
板书设计
第四节常见的碱
一、常见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
2.氢氧化钙
二、用途
1.氢氧化钠
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氢氧化钙
(1)建筑上做粉刷材料
(2)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
(3)工业上制备漂白粉
(4)实验室制少量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