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
题】第六节几种重要的盐
【课
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盐和盐的不同。
(2)了解NaCl、Na2CO3、CaCO3三种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使学生掌握CO32-的鉴别方法和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物质鉴定和检验的方法。
(2)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我国盐的资源和生产、侯德榜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三种盐的性质和用途。CO32-的鉴别方法。
难点:CO32-的鉴别方法和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想一想:HCl和NaOH反应生成什么?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水的同时,溶液里剩下Cl-和Na+,通过蒸发溶液,这两种离子就会结晶析出晶体,也就是食盐晶体——一种盐。什么是盐?盐仅仅是指食盐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盐。
(二)新课教学
什么是盐
1、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指出化学反应类型
①NaOH
+
HCl----
②KOH
+
H2SO4----
③Ca(OH)2
+
HCl
-----
这几个反应都是酸碱反应,生成物中的盐都为酸与碱中和的产物。
得出: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凡酸与碱反应,生成的物质(除水外)都可叫做盐,它是数量庞大的一类物质。(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成)。
2、展示几种常见的盐晶体。(实物展示以及课件图片展示)
得出: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视野延伸:介绍明矾石
小结:
1)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2)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
3)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盐的分类
归纳拓展:进行盐的分类。(该部分内容一部分不在考纲范围内,比如酸式盐、碱式盐,教师酌情处理)
几种重要的盐
思考:课前说食盐就是盐,盐就是食盐。你认为对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食盐是盐,但盐是一类数量很大的化合物,食盐只是其中的一种。科学上盐是指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如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铵。
注
意:有的晶体是盐,
有的晶体不是盐。
既然盐的数量极多,下面学习几种常见的盐相关的性质。
(一)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那么碳酸钠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
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碳酸钠的色、态、并做溶解性实验。
1)俗称:______又称________。
2)是一种__色粉末,易溶于___。
演示实验:
观察几天前放在表面皿上的碳酸钠晶体发生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阅读课文知识什么是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等知识,准
确记住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
3)从水溶液中析出时,晶体含有结晶水,化学式是Na2CO3·10H2O。
4)结晶水合物的定义:像这种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
说明:结晶水合物是具有一定组成的纯净物,化学式中的“.”表示结合,算相对分子量时.表示加
例如:Na2CO3·10H2O的式量=23×2+12+16×3+10×(1×2+16)=286
5)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逐渐失去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化。
思考:“潮解”和结晶水合物的“风化”相同吗?为什么?
6)碳酸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探究实验: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溶液变红色。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纯碱名称的由来.
注
意: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思考:1.利用碳酸钠的碱性,有哪些用途?
利用碳酸钠的碱性,用于蒸馒头、煮粥。制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上的应用等等。
2.
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即检验Na2CO3物质的存在?
方法一:滴加盐酸溶液
方法二: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B.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
+
2
HCl===2
NaCl
+
H2O
+
CO2↑
用途:做馒头时可除去酸味,且使馒头多孔松软.
2)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3)与某些盐反应
C.碳酸钠的用途(补充)
碳酸钠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做馒头时可除去酸味,且使馒头多孔松软。
(二)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CaCO3
性状与存在
1、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CaCO3:是一种难溶的盐,它是碳酸(H2CO3
)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的产物。
汉白玉
大理石
石灰石
蛋壳 贝壳。
思考:怎样证明一块岩石是碳酸盐?
将稀盐酸溶液滴加到岩石表面,产生白色气泡,而且这种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根离子(CO32
_)的检验:
加入稀盐酸溶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思考:1.实验室和工业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方法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CO2)
方法2:碳酸钙高温分解(工业制取CO2)
2.如何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含碳酸钙和碳酸镁)?
CaCO3+2HCl=CaCl2+H2O+CO2↑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3.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会有一层白色物质,请问这是什么物质?怎么形成的如何除去?
CO2
+
Ca(OH)2
=
CaCO3↓+
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途: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艺品)、含有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叫大
理石、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
拓展提高:于谦的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所隐含的化学变化是什么?
(三)食盐 NaCl
思考:食盐的知识你知多少?说说看!并出示4个问题。
1、成分:氯化钠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食盐的来源: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并介绍海水制盐的方法。
3、用途:
(1)食用: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制生理盐水
思考:生理盐水的浓度为什么是0.9%?
0.9%的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
(3)防腐作用
思考:为何用食盐腌过的肉类和蔬菜不易腐败?
食盐不仅直接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而且通过使食物脱水,来抑制微生的滋生。(4)
清洗伤口杀菌作用
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讨论:回顾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你能否说说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拓展:查阅有关材料,了解食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师选择性教学)
总结:
⑴酸+盐→新盐+新盐
CaCO3+2HCl=CaCl2+H2O+CO2↑
⑵可溶碱+可溶盐→新碱+新盐
3NaOH+FeCl3=3NaCl+Fe(OH)3↓
⑶可溶盐+可溶盐→新盐+新盐
(4)某些难溶盐加热能分解
(NH4)2CO3
=2NH3↑+
CO2↑+H2O
三、巩固提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2、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纯碱
B.烧碱
C.盐酸
D.熟石灰
3、下列关于碳酸钠晶体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除去油污,可作厨房清洁剂
B、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
C、碳酸钠晶体是一种碱
D、向少量碳酸钠晶体中滴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出来
4、要想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烧碱溶液
C、石灰水
D、食盐水
板书设计
第六节几种重要的盐
盐的定义
凡酸与碱反应,生成的物质(除水外)都可叫做盐
二、几种重要的盐
碳酸钠
碳酸钙
食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盐》教学方案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
题】第六节几种重要的盐
【课
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2)知道复分解反应,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了解盐的化学性质,了解盐的制取。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候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会使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难点:了解盐的制取。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回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几种常见的盐,都有哪些呢?他们的化学性质又是什么?(学生抢答或者在本子上书写)
(二)新课教学
复分解反应
思考:根据以上3种盐,参照酸和碱性质的推断方法,你能否推断出盐有哪些性质?(学生试着总结,教师纠正)
活动:在盛有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CaCl2
溶液,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
回答:有白色沉淀生成
追问:我们能不能通过方程式推测一下沉淀是什么呢?
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Na2CO3+Ca
Cl
2
=
CaCO3↓+
2NaCl分析该反应情况:
Na2CO3+Ca
Cl
2
=
CaCO3↓+
2NaCl
该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相互交换离子,生成新的物质(产物)。
练习:根据下面三个盐的反应规律,请同学们分别写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盐→新酸+新盐
(CaCO3+2HCl=CaCl2+H2O+CO2↑)
碱+盐→新碱+新盐
(3NaOH+FeCl3=3NaCl+Fe(OH)3↓)
盐+盐→新盐+新盐
(Na2CO3+Ca
Cl
2
=
CaCO3↓+
2NaCl)
分析:以上面四个化学方程式为例,分析反应情况,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师讲解: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注意:不是任何的化合物混合在一起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它是有条件的。
观察下列复分解反应:
思考:下列两个反应成立吗?为什么?
3Cu(OH)2+2FeCl3=3CuCl2+2Fe(OH)3↓
Cu(OH)2+2HCl=CuCl2+2H2O
结论:分析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1.反应物都溶于水;(与酸反应除外)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思考:中和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
属于复分解反应。
过渡:
CaCO3和B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物质溶解性表格(P175)
1.强调:对于气体或水能否生成可按反应规律来判断,产物是否为沉淀则须根据溶解性表(见P175)来判断了。
2.溶解性表格解读:每一框中的化学式,由横向的阳离子和纵向的阴离子组成。每一方框中的汉字的含义,见表下的说明。
3.(算上ppt上的一共3个记忆方式,教师自行选择)先对纵向分析,再对横向进行分析,得出溶解性口诀介绍:
溶碱铵钾钠钡钙
硝酸盐
全都溶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钡
也不溶
钾钠铵
碳酸盐
还有微溶碳酸镁
或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盐的制取
1.有些盐(如Na2CO3)是天然存在的,可以从内陆盐湖中提取。也有一些盐需要用化学的方法来制取。
2.思考:根据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以及盐的有关性质,小结能够获得盐的途径有多少?比一比,谁想的多!
(1)金属+酸——盐+氢气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3)酸+碱——盐+水
(4)酸+盐——新酸+新盐
(5)碱+盐——新碱+新盐
(6)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7)盐+盐——新盐+新盐
3.思考:你能写出获得ZnSO4的途经有多少?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阅读:P26候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思考:候氏制碱法是制什么?(纯碱)
(三)课堂练习:
1.下列的化学反应成立吗?为什么?
⑴CuO+Ba(OH)2=Cu(OH)2↓+BaO
⑵2Fe(OH)3+3MgCl2=
2FeCl3+3Mg
(OH)2
↓
⑶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⑷Ba(OH)2+H2SO4=
BaSO4↓+2H2
O
⑸NaOH+BaCl2=
Ba(OH)2+NaCl
⑹2NaCl+Cu(NO
3)
2=
2Na
NO3+CuCl2
2.下列盐能溶于水的是(
)
A.CaCO3
B.BaSO4
C.CuSO4
D.AgCl
3.下列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共的是------(
)
A.Na+、
Cl-
、NO3-
、
Ag+
B.Ba2+、OH-
、CO32-
、
H+
C.Cu2+、Cl-
、
SO42-
、
K+
D.Fe3+、OH-
、NO3-
、
NH4+
板书设计
第六节几种重要的盐
一、
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于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发生必要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二、盐的制取
(1)金属+酸——盐+氢气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3)酸+碱——盐+水
(4)酸+盐——新酸+新盐
(5)碱+盐——新碱+新盐
(6)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7)盐+盐——新盐+新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