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3 11:01:38

文档简介

第4章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九年级上册
浙教版《科学》第4章第5节
【主
题】水盐平衡、代谢多样性
【课
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
2、概述新陈代谢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在实际生活中能自主搭配食物,均衡饮食;
2、在劳动、活动、病理状态时能及时调整人体水盐平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克服偏食毛病,养成良好的均衡膳食习惯;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道德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难点:新陈代谢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PPT、教案、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根据动画我们来回顾一下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过程。
【学生活动】:回忆、并讲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过程。
【教师活动】:排尿对于人体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①排除废物。
②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教师活动】:当人的肾功能发生某些障碍,不能及时将溶于水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时,人体就会中毒,甚至死亡。对于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现代医学大多采用人工肾和肾移植手段来维持生命。请同学们阅读书本人工肾的资料,等会儿请同学介绍人工肾的工作过程。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做介绍。
2、新知识呈现
【教师活动】:肾脏对于人体是多么的重要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还可以调节水盐平衡,那什么是水盐平衡。
【学生活动】:体液浓度的平衡。
【教师活动】:1、人体内的水分是怎样维持平衡的?
【学生活动】:肾脏
(根据自身体内水分的多少形成适量的尿液)
【教师活动】:2、人体从哪些途径获得水分?
【学生活动】:(1)食物;(2)饮水;(3)代谢产生的水
【教师活动】:3、人体内的水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
【学生活动】:(1)泌尿系统排出尿液;(2)皮肤排出汗液;(3)呼吸系统排出少量水分。
【教师活动】:介绍汗腺的结构和分汗液(简单回顾)。体内的无机盐又是怎样维持相对平衡?
【学生活动】:如果我们喝很多水,又不增加盐分,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低的尿。如果我们摄入的盐较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把多余的盐分排出。
【教师活动】:总的来说,我们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的量需要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肾脏在其中起了主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控制尿液水盐比例来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另外呼吸、排汗对水盐平衡也会产生影响,此外,人的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调节来控制我们的饮水情况。我们是否能饮用海水?为什么?
【学生活动】:肾脏对人体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调节是有限度的。海水中盐的浓度远远超过人体内细胞质中盐的浓度,人体细胞会失水而死亡。
【教师活动】: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大区别就是,生物能够新陈代谢和繁殖,什么是新陈代谢。
【学生活动】:活着的生物体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又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这个过程就叫做新陈代谢。
【教师活动】:身体内的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教师活动】:异化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教师活动】:其中把能量的转换称之为能量代谢,物质的交换和转变称之为物质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
【教师活动】:展示人和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过程动画,并做介绍。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展示生物的能量代谢的过程,并作介绍。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按同化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什么自养?
【学生活动】:各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
【教师活动】:什么是异养?
【学生活动】:人和动物等需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教师活动】:进行自养生活的生物有植物和光合细菌等。进行异养生活的生物中,人和多数动物以捕食方式摄取营养;而如酵母菌、食用真菌和乳酸菌等可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这类生物为腐生生物;还有如蛔虫、病毒和结核杆菌等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这类生物为寄生生物。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新陈代谢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新陈代谢是人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和生物表现出来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等特征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
3、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陈代谢是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B、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C、同化作用在先,异化作用在后
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既矛盾又联系的过程
2.下列关于新陈代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陈代谢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B、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
C、新陈代谢过程中包含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D、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3.一个长期生病、逐渐消瘦。他的新陈代谢的特点是(
)作用占有优势。
4.正常状态下,人在老年时期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是(

A
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
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C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趋于平衡
D
无法确定
4、小结
5、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6、板书设计
(
§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水盐平衡
进食
排泄
饮水
水盐平衡
呼吸
细胞呼吸
流汗
二、新陈代谢
自养
同化作用
捕食
异养
寄生
异化作用
腐生
)第4章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九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第4章第5节
【主
题】营养物质的利用;泌尿系统
【课
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细胞中的利用过程;
2、列举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说出尿的形成过程;
4、说明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看实物,提高观察模型、图例、实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描述和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珍惜自身每一器官珍惜生命;
2、坚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
难点: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尿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PPT、图片、泌尿系统人体模型、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活动】: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教师活动】: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怎么被利用的呢?
【学生活动】:先被消化吸收,然后在被利用。
2、新知识呈现
【教师活动】: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中,也就是血液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为?
【学生活动】:血糖。
【教师活动】:血糖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从哪里来?
【学生活动】:肝糖原的分解,脂肪、蛋白质的转化。
【教师活动】:血糖去路是什么?
【学生活动】: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教师活动】:除了糖类能提供能量外,还有什么营养物质可提供能量?
【学生活动】:脂肪、蛋白质。
【教师活动】: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为什么?
【学生活动】:脂肪酸和甘油。
【教师活动】:它们的去路是什么?
【学生活动】:氧化分解功能,或者合成脂肪储存起来。
【教师活动】: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为什么?
【学生活动】:氨基酸。
【教师活动】:氨基酸的去路是什么?
【学生活动】:氧化分解、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转化为糖类和脂肪。
【教师活动】:总结以上的三个代谢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贮存的能量
【教师活动】:根据能量的获得、消耗和贮存的关系:如果是正常的成年人,则关系是(
);如果是久病不进食的人,则关系是(
);如果是青少年,则关系是(
)。A.能量的获得大于能量的消耗;B.得等于能量的消耗;C、能量的获得小于能量的消耗。
【学生活动】:BAC
【教师活动】: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有哪些?
【学生活动】:尿素、尿酸、无机盐、CO2、H2O等
【教师活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有哪些?主要何途径?展示排泄的途径: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方式排出(约10%),都有那些物质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学生活动】:水、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约10%),都有那些物质可以通过皮肤排出?
【学生活动】:H2O、无机盐、尿酸、尿素
【教师活动】: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H2O、无机盐、尿酸、尿素,那我们就来学习泌尿系统。首先泌尿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的?各个器官都有什么功能?
【学生活动】: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教师活动】:在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肾脏,那么肾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来观察肾脏的位置、形状等。
【学生活动】:位于人腰后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外型像蚕豆,呈红褐色。
【教师活动】:接着我们来看肾脏的内部结构,肾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活动】:说出肾脏的结构。
【教师活动】:我们把肾实质部分再放大,可以看到肾脏的功能单位也就是肾单位,每个肾脏有100多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的结构是怎么们样的呢?
【学生活动】: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又可以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教师活动】:既然肾单位是肾脏的功能单位,我们就来学习肾单位是如何发挥其功能。展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做介绍。展示血液中的成分,提问思考:哪些是大分子物质?哪些是小分子?
【学生活动】:蛋白质和血细胞。
【教师活动】:详细介绍尿液形成过程和各种物质的变化情况。根据尿液形成中不同物质的变化,请思考以下问题:1.原尿与血液相比不含哪些物质?2.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哪些物质?3.流入肾脏的血液和流出肾脏的血液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1.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吸收所造成。
【教师活动】:2.尿是不断产生的,而排尿却是间歇的,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由于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当充盈时,尿道括约肌接受刺激,产生排便反射。
【教师活动】:3.人经常憋尿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①影响膀胱的功能,对括约肌造成损伤。②不及时排出尿液,尿中有尿酸、尿素引起中毒。③也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教师活动】:小结。
3、巩固练习
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等器官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通过肾单位的______
和________
的作用。
2.人一般夏天尿少,这是因为(

A.
体内废物少
B.
体内水分需要量大
C.
汗液分泌多
D.
体内的代谢废物主要由皮肤排出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 

A.

B.
葡萄糖
C.
无机盐
D.
尿素
4.下表为某人的尿液、原尿和血浆经化验后得到的主要数据。请根据此表回答:
⑴表中
液为尿液,依据是

⑵如果
B
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表明肾脏的___部位可能发生病变,
C液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⑶尿素是人体有机物中的____彻底分解后产生的代谢终产物。
4、小结
5、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6、板书设计
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