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核能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章节 
第3章第7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九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掌握核裂变、核聚变这两种获得核能的方式 
2、通过定时学习,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情况 
3、通过自学,了解核能的放射性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积分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通过定时功能应用,培养学生的时间效率意识 
3、通过对核裂变中中子是否生成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计算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核能正反使用的对比,认识到核能和平使用的重要性 
2、通过我国核能发展情况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要上的是九上第3章第7节核能的内容,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原子以及原子核变化的学习已经可以接受,但是这种抽象思维能力毕竟是初步的,如果能够给以形象的有支持性的多媒体视频演示,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此外,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时间观念都还不够强,如果教师应用教学助手中的一些功能加以刺激强化,就能促进他们这些意识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此时的学生自学能力普遍不够强,需要教师使用问题导学手段,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核裂变原理及链式反应 
突破措施:采用教师事先精心录制的微视频进行原理演示;采用学生自己计算出有中子产生这一关键条件的方法 
2、核聚变原理及热核反应 
突破措施:采用教师事先精心录制的微视频进行原理演示;采用定时自学方法掌握热核反应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 
3、核电站工作原理 
突破措施:采用定时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掌握核电站工作的能量转化和工作情况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新课引入 
0’05”-2’03” 
知道核能的威力巨大 
核能的存在和威力 
观看微视频 
自制的微视频播放助学,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控和增进学生学习的亲切感 
核能的“核”字解释 
2’06”-3’30” 
掌握核能的定义 
提问:核能的“核”字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通过随机挑人模式回答 
教学助手软件“随机挑人功能”的使用,增加学生回答的随机性和公平性 
原子及原子核结构复习 
3’31”-11’04” 
明确原子及原子核结构 
1、提问: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由什么组成? 
2、定时回答:(1)、原子的种类是由哪种粒子数决定的? 
(2)、相对原子质量=?数+?数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定时学习,思考回答 
1、教学助手软件“小组评分”功能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增强;2、“随机挑人功能”使用,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公平性;3、“计时器”定时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时间利用率;4、实时拍照上传功能,使学生原子结构更加便捷直观呈现 
核裂变原理讲解 
11’05”-13’35” 
明确单一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和微观过程 
视频讲解核能获得方式之一:核裂变 
学生观看微视频 
自制微视频播放,提高教学亲切感,突破了核裂变抽象思维不足的障碍 
链式反应条件及原理 
13’36”-23’10” 
掌握链式反应条件,应用守恒法深刻理解中子产生方法 
核裂变持续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定时讨论,小组合作突破持续核裂变条件之如何产生新中子 
链式反应微视频观看 
1、学生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定时完成守恒法下核裂变是否有新中子产生问题 
2、学生观看微视频,深化链式反应发生概念 
1、教学助手软件“小组评分”功能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增强;2、“随机挑人功能”使用,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公平性;3、“计时器”定时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时间利用率;4、微视频的使用增加了教学亲切感,突破了学生链式反应抽象思维不足的障碍;5、拍照上传功能,使学生的中子产生表达式更加便捷直观呈现 
我国原子弹研制情况 
23’11”-23’35” 
了解我国原子弹研制情况,增加爱国情感 
PPT展示,我国原子弹研制情况介绍 
学生认真听讲 
核聚变原理 
23’36”-31’39” 
掌握核聚变原理和微观过程 
1、核聚变原理讲解 
2、定时学习核聚变及热核反应相关知识 
1、学生认真听讲解和整体阅读 
2、学生定时学习,小组积分,随机挑人回答问题 
1、教学助手软件“小组评分”功能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增强;2、“随机挑人功能”使用,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公平性;3、“计时器”定时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时间利用率; 
我国氢弹研制情况 
31’40”-32’11” 
了解我国氢弹研制情况,培养爱国情感 
PPT展示,我国氢弹研制情况介绍 
学生认真听讲 
和平利用核能—核电站 
32’12”-39’23” 
了解核电站工作的原理、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核电站的利与弊 
定时自学,回答问题 
(1)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 
(2)找出书中描述的核电站工作流程 
(3)核电站操作过程中 
能量转化情况(4)利用核电站使用核能有什么优点? 
(5)核电站的一些存在问题 
学生定时自学、小组合作讨论、随机挑人回答与抢答结合、小组积分 
1、教学助手软件“小组评分”功能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增强;2、“随机挑人功能”使用,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公平性;3、“计时器”定时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时间利用率; 
新课小结 
39’24”-40’00” 
学生了解全课知识结构 
教师用概念图板书形式总结本课内容 
学生认真听讲 
 
教学反思表 
学校 
 
课名 
核能 
教师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级 
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1、自制微视频应用;自制微视频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亲切感,并且讲解可以用到图文动画等多种功能,比单纯口头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2、电子白板的呈现功能、触屏移动功能、触屏操控功能;使用这些功能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展示更加快捷方便,学生观看比较直观形象。 
3、教学助手软件中移动讲台功能;此功能通过手机下载APP,扫码后就可以与电脑相连,使得操作可以在移动的手机上进行,操作及时方便,上传互动及时。 
4、教学助手软件的随机挑人功能;使用此功能能够使老师课堂叫学生回答问题的选择性更加随机和公平,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叫到,也有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5、教学助手软件的计时器的定时功能;此功能可以设置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规划性和效率,促进学生时间观念的形成。 
6、教学助手软件的小组评分功能;此功能可以设置小组组数,使学生更加在小组下合作学习讨论,小组的成果能够通过积分体现,起到了培养小组合作和竞争的效果。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1)3’31”-11’04”,本时段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原子及原子核结构复习”,这是个复习模块,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学好后面的核裂变核聚变知识,使用计时器的定时功能能使时间利用率提高,另外,以前要让学生进行板书,往往也很费时间,学生自己草稿上写了一遍,又要上来再写一遍,也很费精力,所以拍照上传功能的快捷性和直观性得到了很好应用,并且原子结构的呈现效果很好。 
(2)13’36”-23’10”本时段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链式反应条件,应用守恒法深刻理解中子产生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抽象性较高,我在这里应用了自制的微视频加以形象生动讲解,学生的听讲率提高很多,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了,另外本时段的小组评分、随机挑人回答也更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的学习欲望高。 
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1、教师自制微视频的播放使用 
传统教学使用的视频,往往是通过网络等得到的现有视频,这些视频学生观看起来有距离感,教师使用起来也有把控不足感。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自制微视频了,教师可以自己当“主播”,使教学更加有导向性和实际性,使学生更加有亲切感。 
2、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的移动讲台功能使用 
此功能通过手机下载APP,扫码后就可以与电脑相连,使得操作可以在移动的手机上进行,操作及时方便,上传互动及时。 
3、教学助手的定时功能的使用 
以前的教学,教师规定的思考时间往往有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而通过定时功能,可以促进学生的时间观念的形成,使教和学都提高效率。 
4、教学助手的随机挑人功能使用 
随机挑人功能的使用确保了上课回答问题的公平性和普遍性,也增加了上课的趣味。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1、教师自制微视频的使用非常贴近自己教学班级的实际,亲切感强,但是毕竟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所以还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和大家的分享。 
2、教学助手软件互动课堂中的小组评分功能、随机挑人功能、定时功能都非常好,值得应用,如果其中随机挑人功能能把学生的照片也显示出来,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