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上)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导入新知
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目标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从医20多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简介作者
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以形容它的广阔。这篇文章选择的比喻则更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一般家庭,住上三居室,就算小康了,这里指的是身体运动的空间。那我们心灵活动的空间,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在精神上,我们是否也需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呢?文章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简介背景
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简介文体
袤 攒 宥
弋 骇 濡
麾 嘟 囔 坍
mào
zǎn
yòu
yì
hài
rú
huī
dū nɑnɡ
tān
读一读
广
积
宽
游
惊
养
下
塌
预习检查
烬 棂 觑
赘 间 秽
茧 鸠 彰
jìn
línɡ
qù
zhuì
jiān
huì
jiǎn
jiū
zhānɡ
灰
窗
轻
生物
不容发
自惭形
抽丝剥
占鹊巢
相得益
攒( )钱
房间( )
jiān
间
间( )接
jiàn
zǎn
攒
攒( )射
cuán
多音字
弋( )游弋戈( )戈壁
坍( )坍塌
彤( )彤云
僵( )冻僵疆( )边疆缰( )缰绳
yì
ɡē
tān
tónɡ
jiānɡ
jiānɡ
jiānɡ
形近字
自惭形秽:
雄浑:
襟怀:
广袤:
积攒: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胸襟;胸怀。
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
词语解释
可望而不可即:
宽宥:
林林总总:
间不容发:
游弋:
形销骨立: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宽恕,原谅。
形容品种繁多。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在水中游动。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轻觑:
濡养:
俯拾即是:
抽丝剥茧:
轻视,小看。
滋养。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
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困厄:
针芒在身:
困苦危难。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处境。
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比喻心中惶恐,坐立不安。
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 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
安放自身
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整体感知
文章开始从名言写起,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下文写三间小屋作铺垫。
1.再读课文,概括第1-6段主要内容,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引出小屋
精读细研
2. 结合文章第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
走进第一间小屋
3.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
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爱应该比恨多。因为“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精神空间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会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我们的精神也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1.根据分析第一间小屋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小屋的。
第二间小屋:作者首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于事业的时间概念,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然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走进第二间小屋
2.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间小屋的?
走进第三间小屋
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2.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3.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读毕淑敏的作品,让人激动,令人深思。文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构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的具体鲜明。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品一品。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示例:“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赏析: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表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爱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2.“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针芒在身。”这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内容?
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示例: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3.请大家仿照示例,再读第二间精神小屋部分圈点勾画,做批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人质”说明事业对人的精神濡养或腐蚀的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确了我们对事业应有的态度。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1.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其内涵侧重人之常情,这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础性的情感。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
合作探究
业。“精神的小屋”装的不是精神类的东西,而是“事业”。在作者看来,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能使精神愉悦,同时也能使精神世界在事业的“濡养”下充沛、富有生命力。但是这个事业很难一下子找到,往往需要消耗半生,等人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剥去金钱、地位这些附着于事业上的光环,才能追寻得到。所以,第二间小屋盛放事业,指向的是个
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可以说从精神的层次来看,这比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既要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既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高,共同构建了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大厦。
2.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 “有一颗大心”,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点拨:人类的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渐渐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精神大厦!
3.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你打算在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
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概括主题
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对于我们在课内课外获得的信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要经常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学后感悟
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借助感性的形象和感性的手段,把“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表达出深刻而撼动人心的思想:“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构思新颖独特。
写作特色
如文章第8段“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
?对比手法,论述充分。
洒入”使用的就是对比的手法,将“精神的屋”“爱比恨多”与“恨比爱多”时的不同情状拿来对比,前者“光明温暖”,后者“凄风苦雨,愁云惨雾”,很自然地让读者接受了“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的观点。
如“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使用了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业”喻作“挟持者”,将 “人”喻作“人质”,阐述了事业对人的濡养或腐蚀作用,使论证显得形象生动。
?用语形象,修辞巧妙。
精神的三间小屋
引论
结论
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本论
第一间小屋
第二间小屋
美好人性 健康人格
建筑三间小屋
扩建精神大厦
第三间小屋
撑起精神世界大厦
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盛放着我们的事业
安放我们自身
板书设计
A.襟怀(jīn) 宽宥(yòu) 麾下(huī) 自惭形秽(suì)
B.云霓(ní) 憎恶(zēng)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
C.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dān) 悄无声息(qiǎo)
D.广袤(mào) 挟持(jiá)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ō)
解析:A.“秽”应读 “huì”;C.“坍”应读“tān”;
D.“挟”应读“xié”。
B
1.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练习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解析:A.“弛”应写作“驰”;B.“雀”应写作“鹊”;
D.“及”应写作“即”。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儿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B
3.下列红色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后练习
D
C
B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不能,A、B、C三句分别举了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照应,而且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所以A、B、C三句不能调换。
举例论证。列举了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首先提出“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这一问题,然后从“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示例:目前,我们中学生还不能像杜富国那样戍守边关,血洒疆场,但我们也应该有担当。我们要关注社会、关心学校、关爱同学,做一个有爱的中学生;我们要培养自尊、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做一个敢做梦更敢追梦的中学生;我们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示例:安放了对祖国、对人民、对核潜艇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安放了对科学事业的执着。
示例:材料一: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材料二: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和黄大发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坐到自己身边。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