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讲解】
1、一词多义
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鲜
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iǎn”)
②芳草鲜美(鲜艳,读“xiān”)
2、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蔓延到
(3)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4)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6)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闻
3、古今异义
(1)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弦乐器和管乐器
今义:丝绸和竹子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
今义:种植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判断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注意翻译时加判断动词“是”。
【对点练习】
1.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古义: ;今义: )
(2)无丝竹之乱耳(古义: ;今义: 。)
【答案】(1)古义:高尚;今义:芳香
(2)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C.濯清涟而不妖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答案】C
3.下列对“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错误的项是?????????。
A.因为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
B.因为陋室里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C.因为陋室环境幽美清雅,陋室生活恬然自适。
D.因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
【答案】A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三处)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答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水陆草木之花( ) 鲜 ①陶后鲜有闻( )
之 ②何陋之有?( ) ② 芳草鲜美( )
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答案】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③用在主谓语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鲜:①少,读xiǎn;②鲜艳,读xiān。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活用词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
(5)不蔓不枝( )
【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成为名山
(2)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3)形容词用作使动,“使……乱”,扰乱。
(4)动词用作使动,“使……劳累”。
(5)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7.解释句中加点词(10分)
(1)谈笑有鸿儒( ) (2)往来无白丁( )
(3)可以调素琴( ) (4)亭亭净植(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答案】(1)博学的人(2)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3)不加装饰的琴(4)立(5)亲近而不庄重
8.指出句式:(8分)
(1)菊之爱: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何陋之有?:
【答案】(1)菊之爱 (倒装句)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4)何陋之有?(倒装句)
9.翻译下列句子(1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我的耳根,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3)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4)(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10.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1)①洗;②旁生枝茎。
(2)D
(3)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11.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要求押韵。
B.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就灵验了,这是作者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
C.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突出了主人身居陋室,却有安贫乐道的情趣,超尘绝俗的胸襟。
D.文章最后两句,连举诸葛亮、杨雄、孔子三位古人,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答案】
(1)①出名,有名②这③博学的人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①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斯:这。
③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阶:长在阶上;绿:碧绿;入帘:映入竹帘。
②云:说;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3)B.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就灵验了,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