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1.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
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特色。
3.
了解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难点: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法、视频展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及教师搜集整理的相关地理图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1.从地形上看,我国
、
、平原、
、
兼而有之。
2.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
气候,从北到南由
变
,从东到西由
,
变
。
与
,
与
的自然环境状况明显不同。
3.中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
,但由于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
。
4.我国沿海地区的
、
、
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5.
、
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
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以
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
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
上
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世龙。
二、探究展示
(一)基本国情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指图说出我国位
东部,
,西岸,是一个
的国家。
2.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纬度,为我国发展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地形
1.从地形看,
,
,
、
、
五种地形兼而有之。
(3)气候
1.读图,说一说我国哪种气候显著?
2.我国南北气候和东西气候有什么差异?
(4)自然资源
读下图表格,说一说我国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
(二)区域特色
(1)沿海地区特色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怎样?
(2)沿边地区特色
1.中国沿边地区开放了哪些边境口岸?
2.云南省的旅游业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你知道云南省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
讨论:我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
(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
1.长江、黄河为什么被誉为“母亲河”?
2.新亚欧大陆桥对黄河流域起到了哪些作用?
3.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4.读图找出长江上、中、下游三个产业带。
(三)中国与世界
说一说,旧中国和新中国相比较,我国有哪些变化?
出示两组对比图片,提问:
1.看完上面两组图片,说一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怎样?
2.中国与世界具有怎样的关系?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当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
活动:阅读教材109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2)议一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提升反馈:
1.下列关于中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B.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C.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D.各类自然资源分布均匀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
)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长江中游产业带的核心是(
)
A.长沙
B.武汉
C.重庆
D.南京
4.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这有利于(
)
A.出口更多的能源,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B.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自主创新
C.促进大量移民,控制人口数量
D.转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先污染,后治理
B.边污染,边治理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2.季风
寒
暖
湿
干
北方
南方
沿海
内地
3.前列
人口基数大
少
4.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5.黄河
长江
上海
武汉
重庆
长江黄金水道
二、探究展示
(一)基本国情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亚洲
太平洋
海陆兼备
2.东
北
3.中
多种农业经济
(2)地形
1.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丘陵
(3)气候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从北到南:由寒变暖;从东到西:由湿变干。
(4)自然资源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二)区域特色
(1)沿海地区特色
1.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中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良港和星罗棋布的岛屿,为中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2)沿边地区特色
1.
黑龙江绥纷河口岸、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云南瑞丽口岸等。
2.丽江古城
滇池
大理
苍山洱海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3.应积极利用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
1.长江、黄河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的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
2.陇海—兰新线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始段。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全面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3.这些城市都分布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
4.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下游产业带。
(三)中国与世界
1.
中国积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加剧┅
┅
活动:
(1)材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基本国情。
(2)我们应该继续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
三、课堂检测:
1.B.
2.A.
3.B.
4.B.
5.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从地形上看,我国
、
、平原、
、
兼而有之。
2.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
气候,从北到南由
变
,从东到西由
,
变
。
与
,
与
的自然环境状况明显不同。
3.中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
,但由于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
。
4.我国沿海地区的
、
、
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5.
、
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
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以
,
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
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
,
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世龙。
自主学习检测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季风
寒
暖
湿
干
北方
南方
沿海
内地
前列
人口基数大
少
京津冀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黄河
长江
上海
武汉
重庆
长江黄金水道
导入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新课教学
一、基本国情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指图说出我国位
东部,
,
西岸,是一个
的国家。
2.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
于
纬度,为我国发展
,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亚洲
太平洋
海陆兼备
东
北
中
多种农业经济
20?
W
160?
E
新课教学
一、基本国情
(2)地形
1.从地形看,
,
,
、
、
五种地形兼而有之。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丘陵
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新课教学
(3)气候
1.读图,说一说我国哪种气候显著?
2.我国南北气候和东西气候有什么
差异?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漠河
海口
从北到南:由寒变暖
苏州
喀什
从东到西:由湿变干
一、基本国情
新课教学
(4)自然资源
一、基本国情
1.读下图表格,说一说我国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新课教学
(1)沿海地区特色
二、区域特色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岛
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中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良港和星罗棋布的岛屿,为中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怎样?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新课教学
(2)沿边地区特色
二、区域特色
新
疆
云南
黑龙江绥纷河口岸
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云南瑞丽口岸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1.中国沿边地区开放了哪些边境口岸?
新课教学
二、区域特色
云南
2.云南省的旅游业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你知道云南省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
丽江古城
苍山洱海
滇池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2)沿边地区特色
新课教学
二、区域特色
(2)沿边地区特色
3.我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
应积极利用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课教学
(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
二、区域特色
黄
河
长
江
长江、黄河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的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
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长江、黄河为什么被誉为
“母亲河”?
新课教学
二、区域特色
黄河上最大
的水利枢纽
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
陇海线
兰新线
(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
陇海—兰新线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始段。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全面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2.新亚欧大陆桥对黄河流域起到了哪些作用?
新课教学
二、区域特色
(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
3.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这些城市都分布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
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
新课教学
二、区域特色
(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
4.读图找出长江上、中、下游三个产业带。
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
新课教学
三、中国与世界
旧中国
改革开放以后
新课教学
三、中国与世界
新课教学
三、中国与世界
1.看完上面两组图片,说一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怎样?
2.中国与世界具有怎样的关系?
中国积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新课教学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当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
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加剧┅
┅
水土流失
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
自然灾害加剧
新课教学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活动:阅读教材109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材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基本国情。
(2)议一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应该继续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
新课教学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美丽中国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
发展方式
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1.下列关于中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B.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C.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D.各类自然资源分布均匀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
)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长江中游产业带的核心是(
)
A.长沙
B.武汉
C.重庆
D.南京
课堂检测
B
A
B
课堂检测
4.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这有利于(
)
A.出口更多的能源,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B.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自主创新
C.促进大量移民,控制人口数量
D.转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
课堂检测
5.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先污染,后治理
B.边污染,边治理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D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
课题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单元
九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2)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3)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4)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重点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2)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3)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难点
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导语:从歌曲中我们感受到了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感。我们都应当投入到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学生欣赏歌曲。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过渡: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基本国情吗?一、基本国情(1)优越的地理位置1.指图说出我国位
亚洲
东部,
太平洋
,西岸,是一个
海陆兼备
的国家。2.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东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北
半球。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中
纬度,为我国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地形特征从地形看,
山地
,
高原
,
平原
、
盆地
、
丘陵
五种地形兼而有之。(3)气候特征1.读图,说一说我国哪种气候显著?2.我国南北气候和东西气候有什么差异?归纳: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2.从南到北:由暖变冷;从东到西:由湿变干。(4)自然资源特征1.读下图表格,说一说我国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归纳: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过渡: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发展。二、区域特色(1)沿海地区特色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2.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有哪些突出的优势?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怎样?归纳:1.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2.中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良港和星罗棋布的岛屿,为中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2)沿边地区特色1.中国沿边地区开放了哪些边境口岸?2.云南省的旅游业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你知道云南省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3.思考:我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归纳:1.黑龙江绥纷河口岸、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云南瑞丽口岸等。2.丽江古城、滇池、苍山洱海、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3.应积极利用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3)长江、黄河流域特色1.长江、黄河为什么被誉为“母亲河”?2.新亚欧大陆桥对黄河流域起到了哪些作用?3.读图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南通等八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具备哪些发展优势?4.读图找出长江上、中、下游三个产业带。归纳:1.长江、黄河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的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2.陇海—兰新线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始段。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全面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3.这些城市都分布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过渡:我国沿海、沿边以及其他地区的飞速发展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只有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的快速发展,同时,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三、中国与世界给出旧中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对比图片提问:1.看完上面两组图片,说一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怎样?2.中国与世界具有怎样的关系?归纳:1.中国积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问题导入: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当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活动:阅读教材109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说一说,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2)议一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归纳:(1)材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基本国情。(2)我们应该继续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师小结: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图回答。学生分析表格,回答问题。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强化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归纳、总结能力。强化读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给出图片,使学生加深印象,认识到旅游业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让学生认识到长江、黄河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直观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发散思维,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出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学生分组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提升
1.下列关于中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B.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C.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D.各类自然资源分布均匀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
A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3.长江中游产业带的核心是(
B
)A.长沙
B.武汉
C.重庆
D.南京4.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这有利于(
B
)A.出口更多的能源,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B.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自主创新C.促进大量移民,控制人口数量D.转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5.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D
)A.先污染,后治理
B.边污染,边治理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学生当堂练习
通过练习中的信息,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本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基本国情
区域特色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中国与世界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