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四上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说课稿
说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 》是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说教学目标。
1.会写字、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养成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有关现象做出推理和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养成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有关现象做出推理和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读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教学时间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导入新课。
4.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
三、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4.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体会如何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流利,注意断句。
3.与小组同伴合作,互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4.指名朗读,集体订正。
5.学生默读全文,想一想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看书下注释,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6.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7.结合对词语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五、总结主题,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王戎说?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说一说你的感受。
2.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