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上 21《古诗三首》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上 21《古诗三首》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3 15:0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古诗三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三首》,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王昌龄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王翰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中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可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都有鲜明的爱国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依托。但是这种教育,要与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相结合,做到润物无声。
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古诗教学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塞、秦”等 8 个生字,会写“塞、秦”等 1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读诗后的体会。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教学难点是: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叶嘉莹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学诗,必须学习吟诵。”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2.说学法。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习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自主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2)懂诗意,悟诗情。(3)巧背诵,多积累。(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出塞》,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2)小组内交流,检测自己是否已了解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秦汉以来,明月始终高悬于边关要塞之上。边防战事连年不断,万里出征的人久久不见回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世,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3)品读《出塞》,感受其典型的情景、精炼的语言。
①品“秦时明月汉时关”。抓住“关”字感受战争之久,想象戍守边关的战士,看到“秦时明月汉时关”引发的思乡之情。
②品“万里长征人未还”。战争有多久,思乡就有多久;环境有多苦,战士就有多苦。“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多战士在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再也回不到家乡,见不到亲人。
③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龙城飞将”李广切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希望朝廷能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稳。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2.品读《凉州词》,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将士们正准备畅饮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马背上传来催促出征的琵琶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请不要笑话我们醉卧沙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3)细读《凉州词》,悟诗情。
①品“葡萄美酒夜上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读这一句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
②品“欲饮琵琶马上催”。抓住“琵琶”“马上催”,多元理解: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如,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边关的战事多频繁、多紧急啊,战士们刚要举杯饮酒就要上战场了。
再如,这急促的琵琶曲还在催促将士们多饮几杯酒,直到一醉方休。
③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抓住“醉卧沙场”感受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潇洒从容和豪迈旷达之气。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3.品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增补材料,悟诗情。
①抓住“项羽”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为什么要思项羽?
让学生明白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
②李清照思项羽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交流史实“靖康耻”。
③根据李清照的时代背景,体悟词人的情感。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这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故写下了这首诗。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4.搜集类似的古诗词,选一首写体会,全班交流。
四、说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出塞》
秦汉互文
明月 关 人未还 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悲壮豪迈
《夏日绝句》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