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1.1 命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1.1 命题【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4 15:2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1
命题
1.
能说出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和定理的含义.
2.
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奠定推理论证的基础.
3.
能用举反例的方法证明或判断简单的假命题;进一步学习证明,熟悉证明的步骤与书写格式.
教材知识详析
要点1 命题 
可以判断正确或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或者说,具有判断性的语句叫做命题.理解命题的定义要注意两点: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是一个陈述句;②命题具有明确的判断性,这个判断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命题的判断性是它最明显的特征,而且这个特征要明确、直截了当、毫不含糊.如“我很喜欢老师”(叙述句)、“这个道理你明白吗?(疑问句)”这两句话都没有判断性,所以都不是命题.要想使之成为命题,都需改为“是”或“不是”的形式:“我是很喜欢老师的学生”、“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这才是命题.
例1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不许大声说话;(3)连结A、B两点;(4)花儿在春天开放;(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6)无论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的值都是质数吗?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精析:抓住命题的两层含义:①必须是陈述句;②能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故(1)(4)(5)是命题;(2)(3)(6)不是,答案为:C.
解答:C.
归纳整理:凡是疑问句或命令性语句都不是命题.
要点2 命题的结构
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导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若)……,那么(则)……”的标准形式,其中“如果”后面引出的事项是题设,“那么”后面引出的事项是结论.
有些命题并没有写成“如果(若)……,那么(则)……”的形式,我们可以在保持命题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改写成“如果(若)……,那么(则)……”的标准形式,再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
例2 请写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一定有一个交点;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精析:按照命题的标准形式”如果……,那么……”分析题设、结论.
解答:(1)题设:两条直线相交,结论:它们一定有一个交点.
(2)这个命题可以直接加上”如果……,那么……”,成为标准形式”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题设: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内错角相等.
(3)这个命题需要断开成两句话,然后扩充成标准形式为”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题设: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结论: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关键提醒:在把(3)改写成标准形式时,不能机械地从命题中间断开,然后加入”如果……,那么……”,应在理解命题意思的基础上改写,改写注意到:①保持命题意思不变;②题设、结论的语句完整.
要点3 命题的真、假
如果一个命题叙述的事情是正确的,则称它为真命题,如果一个命题叙述的事情是假的,则称它为假命题.
顿有所悟:(1)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只能是二者中的一个.
(2)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结论是条件的必然推理结果;而假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即由条件无法推出结论.
(3)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例3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则举一个反例加以说明.
(1)直角都相等;
(2)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如果|a|=|b|,那么a=b.
精析:结合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判断.
解答:(1)是真命题,(2)为假命题,若∠A=∠B=100°,但∠A、∠B不是直角;(3)也为假命题,若a=5,b=-5,此时|a|=|b|=5,但a≠b.
关键提醒:构造反例的要点: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符合命题的结论.
要点4 公理、定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本册教材把下列真命题作为公理: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命题、公理、定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命题
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只有那些经过推理是正确的,且有很大实用价值的命题才叫定理.
在数学中与定理有关的名词还有定义、推论和公式等,推论是由定理派生的,公式是定理的符号化,它们都是真命题.
例4 下列真命题能作为公理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精析: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不需要证明.C是在作图过程中通过度量得到的,
A、B、C都是利用其他的公理或定理证明出来的,因此C是公理.
解答:D.
归纳整理:理解公理需要明确两点:(1)公理是不需要推理证明的真命题;(2)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理解定理也要明确两点:(1)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是定理;(2)定理可以作为推证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要点5 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1.
审题:理解命题的意思,分清题设、结论.
2.
画图: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明相应的字母.注意:图形力求准确,且具有一般性,切忌将图形特殊化.
3.
写出已知、求证:把命题中用文字叙述的题设、结论,结合图形“翻译”成用数学符号表述的“已知”、“求证”.
4.
探究证明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性质、判定、公式、法则等,探索由已知推出结论的思路.
5.
写出证明过程:把探索的推理思路规范地书写出来,要求每一步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最后得出结论.注意,不能把结论当作已知条件使用.
例5 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
精析:按照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进行.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B,垂足为点E,DF⊥AC,垂足为点F,CG⊥AB,垂足为点G.
求证:DE+DF=CG.
证明:连结AD.
∵ S△ABC=S△ABD+S△ACD,又 S△ABC=·AB·GC,S△ABD=·AB·DE,S△ACD=·AC·DF,
∴ ·AB·GC=·AB·DE+·AC·DF.
∵ AB=AC,∴ DE+DF=GC.
拓展反思:本题运用面积法证明结论,“面积法”是几何解题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拉分典例探究
综合应用题
例1(要点
推断类题型)如图1,把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各边四等分,连接各分点得到16个小正三角形.
(1)如图2,连接小正三角形的顶点得到的正六边形ABCDEF的周长=
.6
(2)请你判断:命题“六个内角相等的六边形是正六边形”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你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是假命题,请在图1中画图说明.
精析:(1)正六边形的各边长都等于1,所以周长=6×1=6.(2)题中只判断了角,没有确定边,所以是假命题;
解答:(1)∵正六边形的各边长都等于1,∴周长=6×1=6.[]
(2)命题“六个内角相等的六边形是正六边形”是假命题,题设为: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相等,结论为:这个六边形是正六边形.反例如下图等.
探索?发现:正六边形的各边长相等,各内角相等.证明一个图形是正六边形,应从边和角两方面结合进行判断.
例2(要点
叙述类题型)追求真理是人类永恒的目标.?数学不仅要回答“什么是数学真理”,还必须回答“为什么”它是数学真理.?为了证明数学真理,就需要证明,证明就是用人人皆同意的一些“公理”与规定名词的意义,把我们以前仅凭直观或实验探索发现过的结论成为公理的逻辑推论,这样就有很强的说服力.?请你在以下2个命题中任选一个加以逻辑证明,并在你选证的命题前面括号内打“√”.
①(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精析:若选择①,首先画出图形,分析原命题,找出其条件与结论,然后根据∠B=∠C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
证明:在△ABC中,∵∠B=∠C,∴△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
归纳?演绎:本题考查命题的证明,命题证明要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探究创新题
例3(要点
信息给予类题型)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下列五个论断:①a∥b;②b∥c;③a⊥b;④a∥c;⑤a⊥c,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探索性问题,题意是从五个论断中选取两个作为题设,剩下三个中取一个作为结论,组成真命题.基本思考方法是:先写出可能的命题,再判断真假.
解答:真命题有:
(1)a,b,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那么a∥c;
(2)a,b,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a∥c,那么b∥c;
(3)a,b,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b∥c,a∥c,那么a∥b;
(4)a,b,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a⊥c,那么b∥c;
(5)a,b,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c,b∥c,那么a⊥b;
(6)a,b,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那么a⊥c.
归纳·演绎:本题考查了命题的叙述形式,利用了平行线、垂线的判定方法.
例4(要点
图表信息类题型) 郭老师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设计如下数表:
n
2
3
4
5

a
22-1
32-1[]
42-1
52-1[]

b
4
6
8
10

c
22+1
32+1
42+1
52+1

(1)请你分别观察a、b、c与n之间的关系,并用含有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a、b、c.
(2)猜想: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精析:(1)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得到a=n2-1,b=2n,c=n2+1;(2)由n=2,3,4,5时,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于是猜想: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
解答:(1)a=n2-1,b=2n,c=n2+1;
(2)是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因为a2+b2=(n2-1)
2+(2n)
2=n4+2n2+1,c2=(n2+1)
2=n4+2n2+1,所以a2+b2=c2,即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技法·规律: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例5.
(要点
推断类题型)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  )
A、甲
B、乙
C、丙
D、丁
精析:若甲说的是实话,则丙说的也是实话,所以甲说的是假话,则一定不是乙闯的祸;
若乙说的是真话,则丁说的也是真话,所以乙说的一定是假话,则不是丙闯的祸,所以丙说的话是真话,丁说的是假话.则一定是丁闯的祸.[来源:Z
xx
k.Com]
解答:本题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若甲真,则乙假,丙真,丁真;这种情况下,三人说了实话,显然与条件不符;[]
②若甲假,乙真,则丙假,丁真;这种情况下,两人说了实话,显然与条件不符;
③若甲假,乙假,则丙真,丁假;这种情况下,只有丙说了实话,符合题目给出的条件.由于丁说了假话,因此闯祸的人一定是丁.故选D.
技法·规律:此类题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根据只有一人说的是实话进行逐步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