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3 17: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6
敬业与乐业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骈进(pián)     亵渎(xiè
dú)
佛门(fó)
不二法门(èr)
B.承蜩(tiáo)
层累(lěi)
心无旁鹜(wù)
强聒不舍(guō)
C.乐业(lè)
羡慕(mù)
百行业为先(háng)
言行相顾(ɡù)
D.征引(zhèng)
禅师(chán)
驹偻(gǒu
lóu)
断章取义(zhā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B.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那样别人才会明白。
C.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D.你要牢牢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3.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收入《__
_》中。七年级我们学过他的《__
__》,他的《少年中国说》也是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临摹和写生
叶圣陶
①向来学画,不外两个办法。一是临摹,拿名家画幅做范本,照着它下笔。一些画谱里还有指导初学的方法,山的皴法有几种,树的点法有几种,全都汇集在一块儿,让人逐一学画。这样分类学习,也是临摹的办法。还有一个办法是写生。写生是直接跟物象打交道,眼里看见的怎么样,手里的画笔就照着画出来。无论从临摹或是写生入手,都有成为画家的可能。
②我说学画的两个办法,意在拿来打比方,比喻学写文章。学写文章也有临摹的办法。熟读若干篇范文,然后动手试作,这是临摹。在准备动手的时候,翻着一些范文做参考,也是临摹。另外一个办法是不管读过什么文章,直接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见怎么样就怎么样写,所闻怎么样就怎么样写,其余类推。这是写生的办法。
③学校里教学作文,往往把课本里的选文看作范本,有人觉得这还不够,希望另外选些范本,最好学写游记以前先读几篇游记,学写报告书以前先读几篇报告书。有人学习文艺写作,也喜欢揣摩几篇名家的作品,从用意布局到造语用词,都希望有所取法。可见无论学做寻常文章或是学写文艺,认为临摹的办法有效的人很不少。
④我并不是绝对不赞成临摹的办法,可是我认为采取写生的办法更有好处,至少应该做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以下容我说明这个浅薄的意见。
⑤还是拿学画来打比方。临摹的时候,面前摊着名家的画。画上当然有种种物象,可是这些物象是名家眼里看见的,不是临摹的人眼里看见的。临摹的人只能以整幅名家的画为物象,一笔不苟地把它描下来。对于画上种种物象的本身,临摹的人是隔着一层的。名家可能有看不透切的地方,可能有表现得不够的地方,临摹的人只好跟着他,没法画得比他更完美。写生可不同,物象摆在面前,写生的人眼睛看它,头脑想它,手里的笔画它,样样都直接。开始写生的时候,成绩可能比临摹坏得多,临摹总还像一张画,写生或许不成画。但是工夫用得多了,看物象的眼光逐渐提高,画物象的手腕逐渐熟练,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那就任何物象都能描绘自如。学画的目的不是希望做到任何物象都能描绘自如吗(成个画家并不是学画的目的,画得好,当然成画家)?这个境界,惯于临摹的人就未必容易达到。总括一句,写生的好处在直接跟物象打交道。
⑥有了前边一节打比方的话,学写文章的方面也不须多说了。学写文章从写生的办法入手,学得好,能够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这是一。尤其重要的,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根据,学得好,能够真正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是二。学校里的学生难道因为世间有文章这样东西,非学它不可,才学写文章的吗?有志文艺的人难道因为文艺是又好玩又漂亮的东西,才发心学写文艺的吗?不是的。学生在校学习,出校参加任何工作,都需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出来,而且要表达得好,否则就不能过好生活,做好工作,所以必须学写文章。有志文艺的人学写文艺,也无非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很好地表达出来。不过他愿意运用文艺的技巧和形式,这是他跟一般学生不同的地方。既然如此,学习写作能不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写生的对象,能不在写生方面多下功夫吗?
⑦既然要在写生方面下功夫,对于对象自然不肯马虎,也不能马虎。所见不真,所闻不切,所感不深,所思不透,那样的对象能够写生吗?值得写生吗?于是要求自己,所见要真,所闻要切,所感要深,所思要透。达到这些要求是整个生活里的事,不是执笔学习写作时候的事,然而是写好文章的真正根源。离开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希望把文章写好,是办不到的。
⑧见真,闻切,感深,思透,当然有程度之不同。真有更真,切有更切,深有更深,透有更透。譬如一个初中学生,他的真、切、深、透比不上一个大学生,但是可以达到跟他整个生活相应的真、切、深、透。他达到了这样程度的真、切、深、透,用写生的办法学习写作,抓住那些真、切、深、透的东西,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这是最有益的练习。
⑨学写文章从临摹的办法入手,搞得不好,可能跟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脱离,在观念上和实践上都成了为写作而学习写作。还有,在实践上容易引导到陈意滥调的路子,阻碍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意铸语。通常说的公式化的毛病,一部分就是从临摹来的。
⑩自己写生,当然也可以看看人家对同一物象怎么样写生。光是看看是参考或比较,进一步仿照他一下,就是临摹。反正在练习的阶段,偶然临摹几回,并不妨事。所以我在前边说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话。
4.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理清文章脉络。
_
_

_
5.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与文中作者的哪些写作主张相印证?
①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②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6.读完全文,从你的写作经验出发,谈谈你对临摹和写生的看法。
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7.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8.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__
__
10.文中两处写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__
__
【参考译文】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高好几丈,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茂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寺也有一株玉兰,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寺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实际上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它们)茂密繁盛得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寺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避世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微小,而所蕴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第二单元
6
敬业与乐业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 )
A.骈进(pián)     亵渎(xiè
dú)
佛门(fó)
不二法门(èr)
B.承蜩(tiáo)
层累(lěi)
心无旁鹜(wù)
强聒不舍(guō)
C.乐业(lè)
羡慕(mù)
百行业为先(háng)
言行相顾(ɡù)
D.征引(zhèng)
禅师(chán)
驹偻(gǒu
lóu)
断章取义(zhā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B.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那样别人才会明白。
C.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D.你要牢牢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3.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多收入《__饮冰室合集__》中。七年级我们学过他的《__最苦与最乐__》,他的《少年中国说》也是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临摹和写生
叶圣陶
①向来学画,不外两个办法。一是临摹,拿名家画幅做范本,照着它下笔。一些画谱里还有指导初学的方法,山的皴法有几种,树的点法有几种,全都汇集在一块儿,让人逐一学画。这样分类学习,也是临摹的办法。还有一个办法是写生。写生是直接跟物象打交道,眼里看见的怎么样,手里的画笔就照着画出来。无论从临摹或是写生入手,都有成为画家的可能。
②我说学画的两个办法,意在拿来打比方,比喻学写文章。学写文章也有临摹的办法。熟读若干篇范文,然后动手试作,这是临摹。在准备动手的时候,翻着一些范文做参考,也是临摹。另外一个办法是不管读过什么文章,直接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见怎么样就怎么样写,所闻怎么样就怎么样写,其余类推。这是写生的办法。
③学校里教学作文,往往把课本里的选文看作范本,有人觉得这还不够,希望另外选些范本,最好学写游记以前先读几篇游记,学写报告书以前先读几篇报告书。有人学习文艺写作,也喜欢揣摩几篇名家的作品,从用意布局到造语用词,都希望有所取法。可见无论学做寻常文章或是学写文艺,认为临摹的办法有效的人很不少。
④我并不是绝对不赞成临摹的办法,可是我认为采取写生的办法更有好处,至少应该做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以下容我说明这个浅薄的意见。
⑤还是拿学画来打比方。临摹的时候,面前摊着名家的画。画上当然有种种物象,可是这些物象是名家眼里看见的,不是临摹的人眼里看见的。临摹的人只能以整幅名家的画为物象,一笔不苟地把它描下来。对于画上种种物象的本身,临摹的人是隔着一层的。名家可能有看不透切的地方,可能有表现得不够的地方,临摹的人只好跟着他,没法画得比他更完美。写生可不同,物象摆在面前,写生的人眼睛看它,头脑想它,手里的笔画它,样样都直接。开始写生的时候,成绩可能比临摹坏得多,临摹总还像一张画,写生或许不成画。但是工夫用得多了,看物象的眼光逐渐提高,画物象的手腕逐渐熟练,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那就任何物象都能描绘自如。学画的目的不是希望做到任何物象都能描绘自如吗(成个画家并不是学画的目的,画得好,当然成画家)?这个境界,惯于临摹的人就未必容易达到。总括一句,写生的好处在直接跟物象打交道。
⑥有了前边一节打比方的话,学写文章的方面也不须多说了。学写文章从写生的办法入手,学得好,能够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这是一。尤其重要的,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根据,学得好,能够真正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是二。学校里的学生难道因为世间有文章这样东西,非学它不可,才学写文章的吗?有志文艺的人难道因为文艺是又好玩又漂亮的东西,才发心学写文艺的吗?不是的。学生在校学习,出校参加任何工作,都需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出来,而且要表达得好,否则就不能过好生活,做好工作,所以必须学写文章。有志文艺的人学写文艺,也无非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很好地表达出来。不过他愿意运用文艺的技巧和形式,这是他跟一般学生不同的地方。既然如此,学习写作能不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写生的对象,能不在写生方面多下功夫吗?
⑦既然要在写生方面下功夫,对于对象自然不肯马虎,也不能马虎。所见不真,所闻不切,所感不深,所思不透,那样的对象能够写生吗?值得写生吗?于是要求自己,所见要真,所闻要切,所感要深,所思要透。达到这些要求是整个生活里的事,不是执笔学习写作时候的事,然而是写好文章的真正根源。离开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希望把文章写好,是办不到的。
⑧见真,闻切,感深,思透,当然有程度之不同。真有更真,切有更切,深有更深,透有更透。譬如一个初中学生,他的真、切、深、透比不上一个大学生,但是可以达到跟他整个生活相应的真、切、深、透。他达到了这样程度的真、切、深、透,用写生的办法学习写作,抓住那些真、切、深、透的东西,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这是最有益的练习。
⑨学写文章从临摹的办法入手,搞得不好,可能跟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脱离,在观念上和实践上都成了为写作而学习写作。还有,在实践上容易引导到陈意滥调的路子,阻碍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意铸语。通常说的公式化的毛病,一部分就是从临摹来的。
⑩自己写生,当然也可以看看人家对同一物象怎么样写生。光是看看是参考或比较,进一步仿照他一下,就是临摹。反正在练习的阶段,偶然临摹几回,并不妨事。所以我在前边说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话。
4.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理清文章脉络。
①写文章至少应该做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__
②学写文章应从写生入手,在写生方面多下功夫。__
③用写生的办法学习写作,抓住那些真、切、深、透的东西,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这是最有益的练习。__
5.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与文中作者的哪些写作主张相印证?
①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②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__①对于对象自然不肯马虎,也不能马虎。所见不真,所闻不切,所感不深,所思不透,那样的对象能够写生吗?值得写生吗?②学写文章从临摹的办法入手……在实践上容易引导到陈意滥调的路子,阻碍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意铸语。通常说的公式化的毛病,一部分就是从临摹来的。__
6.读完全文,从你的写作经验出发,谈谈你对临摹和写生的看法。
__示例:我认为可以把临摹当作辅助工具,用所临摹的对象帮助我们理清写作思路,但我们还是要以写生为主。我在一开始描写猴子这一动物的时候,就完全是靠临摹,可是写出来的猴子并不真实,而且形象呆板。后来,我去动物园观察猴子,对猴子的外貌、性格、习性有了真实的感受。经过那一次观察,我所写出的猴子就变得栩栩如生,形象鲜明了。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7.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8.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__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__
10.文中两处写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__通过两处写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__
【参考译文】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高好几丈,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茂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寺也有一株玉兰,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寺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实际上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它们)茂密繁盛得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寺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避世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微小,而所蕴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