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认识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5种乐器。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运用乐器自编合唱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出示目标: 
音乐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2、自主学习,适时点拨: 
初听歌曲《欢乐颂》 
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属于什么样情感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爱? 
(雄壮的,表现全人类的爱。) 
复听歌曲:认真聆听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采用的是合唱,给人以震撼力。) 
再次复听歌曲:合唱的音色很丰富,有男声和女声,在男声和女声中又分成高音和低音。因此,音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表现的情感也更加细腻,在欣赏合唱作品时应注意倾听和声的效果,增加对音乐的感受。接下来咱们一起进一步来体验这首雄壮热情奔放的合唱歌曲。 
3、发现研讨,合作探究(感悟交流与创作): 
学唱歌曲:(1)分析旋律 
师:音乐大师贝多芬以及其简练的手法(几乎只用1、2、3、4、5五个音和一种音符——四分音符)就营造出如此庄严、宏伟的效果,真是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视唱这段内容丰富而深刻的旋律。 
(2)视唱 (3)二声部合唱 
生:用竖笛分声部视奏旋律,再次基础上演唱二声部。 
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4、小组展示、体验成功(表演):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 
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5、达标检测,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6、评价反馈,提炼总结: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