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运动的水分子—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随堂小测
1.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检测到益阳市安化县境内某溶洞中的流水中溶有较多量的。下列对该溶洞中的流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洞中的流水是硬水
B.取适量溶洞中的流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较多浮渣
C.溶洞中的流水可作为优质饮用水
D.溶洞中的流水不宜直接洗衣服
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6.实验室在进行过滤的操作实验时,没有使用的实验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铁架台 D.天平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
B.洁净空气
C.白醋
D.含有冰的水
8.下列关于过滤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B.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过滤时,若流速慢可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使流速加快
D.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
9.对于①沉淀、②过滤、③蒸馏、④吸附等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______;综合运用以上四项操作净化水的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硬水和软水的知识,结合硬水的概念、检验及危害分析。硬水指的是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比较多的水,故溶洞中的水是硬水,故A正确;硬水遇到肥皂水会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硬水遇到肥皂水起的浮渣比较多,故B正确;长期饮用硬水易形成结石,故C错误;用硬水洗涤衣服,不仅浪费洗涤剂,还不能洗净衣物,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蔗糖放入水中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4.答案:B
解析:水蒸发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变,故选B。
5.答案:D
解析: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①正确;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②正确;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③正确;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④正确。
6.答案:D
解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故选D。
7.答案:D
解析: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洁净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白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含有冰的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正确。B、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止滤液溅出,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滤液体时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使流速加快,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滤液溅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9.答案:③④②①;③;①②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