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课时同步训练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平面镜成像》课时同步训练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4 08: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平面镜成像》课时同步训练2020-2021年物理人教版八(上)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
A.
B.
C.
D.
2.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
A.10时45分
B.7时15分
C.7时45分
D.1时15分
3.以下不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的是(  )
A.战士在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把阳光反射到井下达到照明目的平面镜
C.古代妇女用来梳妆打扮的铜镜
D.医生用来观察患者口腔内情况的小平面镜
4.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  )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5.小汽车前的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扩大视野
D.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正前方
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7.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人越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8.对平面镜成的虚像,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
B.平面镜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聚集而成的
C.看到平面镜中虚像时射入眼睛中的光线不是从虚像发出的
D.平面镜中的像之所以叫虚像是因为它模糊不清
9.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实际中为了节约空间,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让被测者识别视力表在平面镜里的像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2m
B.3m
C.4m
D.5m
10.如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  )
A.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牙医借助凸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B.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是由两块凸透镜组成
C.古代妇女用来梳妆的铜镜相当于平面镜
D.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凹面镜,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2.手电筒后面的反光镜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角反射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当小丽走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14.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 
 像;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15.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 
 ,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 
 。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17.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18.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 
 (选填“像更清晰”或“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不变”或“变小”)。
20.某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助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A、由图知,物与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是虚像,故A正确;
BCD、图中物与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不等距,故BCD错误;
故选:A。
2.解: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1点15分;
故选:D。
3.解:
A、战士在战壕里用潜望镜能看到高处的物体,不符合题意;
B、把阳光反射到井下,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不符合题意;
C、古代妇女用铜镜来梳妆打扮,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不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符合题意;
D、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口腔内的情况,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15”与“21: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1:05。
故选:A。
5.解: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故选:D。
6.解:A、小张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故小张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人若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满足的条件是:人的头项和脚射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都能进入人的眼睛,即人像的上、下两端与眼睛的连线必须都穿过镜子。假设小张的身高为1.6m。
如图所示,AB表示人的全身,C点表示人眼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人的像A'B'.将A'和C,B'和C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则EF就是镜子至少应具有的长度。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A′B′∥EF∥AB,且D为AA′的中点;
所以E、F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EF为△A′B′C的中位线;
所以EF=A′B′=AB=×1.6m=0.8m。
故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故B正确;
C、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小王也能在平面镜中看见小张。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7.解:
A、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故A错误;
BC、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C正确、B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解:(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聚集而成的,故A、B正确;
(2)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不是从虚像发出的,只是进入人眼的光是发散的,并不是模糊不清,若真的是模糊不清,将看不到虚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9.解:人距平面镜2m,则人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人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故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
故选:B。
10.解: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构成的,且平面镜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由图知,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C。
11.解:
A、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故A错误;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利用的是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
C、古代妇女用来梳妆的铜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故C正确;
D、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故D错误。
故选:C。
12.解: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探照灯的凹面镜使光线成为平行光,照亮前方路况。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解: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人离镜远还是近,它们大小都相同;所以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14.解: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所成的像是虚像,
而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虚,实。
15.解: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是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
虚像。
故答案为:像;虚像。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6.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17.解: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OP,画上箭头,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8.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解:(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法;(3)不变。
20.解:(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4)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因此若观察到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像则原因是玻璃板前后面各成一个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法;(3)不变;(4)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