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
题
济南的冬天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4、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方法
1、讲读式
2、启发式
3、讨论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读课文
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要求:快速朗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法在课文中作批注。)
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总结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老舍(1899~1966),原名
,字
,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品小说有《
》、《
》
戏剧《
》、《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1)本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天气”写起,通过济南与北平、伦敦
、
热带的
,写济南的冬天
、
、
,突出济南冬天“
”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2)第二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
山水
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
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
作者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
的山,次写
的山,再写城外
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4)第五段是写冬天的
,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
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同学们,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之所以这么美,通过朗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下面大家再次放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品读。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篇散文景与情紧密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达到了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让文章更是大放异彩!课下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诵读,去深切的体会文章的美感。通过老舍先生的精美文笔,我们认识了温晴的济南,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本课的学习效果。
讲授
查资料、提问、讲授
范读课文(听录音)、
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教师归纳总结
讲授
查资料、讨论
自读课文、学生朗读,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讨论明确
板
书
设
计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晴
赞美、热爱
水
暖
绿
清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二课时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方法
1、讲读式
2、启发式
3、讨论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讲授品析:“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
”人格化
,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温晴”
的特点。
指导
讨论品析: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温暖的原因是像小摇篮一样的特殊地形,再现了这一“理想的境界”的明净、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