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中教师授课计划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济南的冬天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二、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三、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骑车安全?(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2)不打伞骑车.?(3)不脱手骑车.?(4)不骑车带人.?(5)不骑"病"车.?(6)不骑快车.?(7)不与机动车抢道.?(8)不平行骑车.?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1)济南冬天的“温晴”。(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十一中教师授课计划
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
济南的冬天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3.吟咏体味第3语段。二、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授课计划
课时:
第三课时
课题
济南的冬天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2.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探究,研究问题。这节课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作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