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 加与减练习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 加与减练习一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4 06: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二上 练习一
练习一
课题
练习一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通过学生在已有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连减法计算,教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维依旧是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表象认识事物远远多于抽象认识。所以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教学策略
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8-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3.培养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一下,梳理好了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时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并且比较简便。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就试试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你们了解了什么?
生1:做成这只猫头鹰用了三种瓜子。
生2: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
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生: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师:是啊,用了多少粒南瓜子呢?试一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
·80-25-39=16(粒)。我是想葵花子80粒,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就要减去25得到西瓜子的粒数;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就要再从西瓜子的粒数里面减去39才是南瓜子的粒数。
·我觉得因为“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就说明南瓜子最少,实际就是比葵花子少25+39=64(粒),所以可以从80里面减去64得出用了16粒南瓜子。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适当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要适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达标检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列竖式计算时,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
五、教学板书
63817527305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将是充满灵性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室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合作者,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体现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