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汽化和液化》课件 九年级物理(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汽化和液化》课件 九年级物理(5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4 10: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2.3 汽化和液化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沸腾
蒸发
液化
课时导入
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手上的水被吹干
河里的水
干了
烧杯里的水干了
壶口出现了小水滴
水→______
水→______
水→______
__________→水
水蒸气
水蒸气
水蒸气
水蒸气
课时导入
物质可以在液态和气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
在什么情况下,液态和气态才能发生转化?转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转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汽化
液化
感悟新知
知识点
沸腾
1
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目的
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的规律
实验器材
温度计、中间带孔的杯盖、
烧杯、石棉网、酒精灯、
停表、铁架台、火柴
实验操作
实验中为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应选择加热适量的温水;使用中间带孔的杯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在加热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记录一下温度计示数和烧杯中水的状态
如果不带孔,烧杯内气体随温度增加而增多导致气压增大,会影响沸点
感悟新知
分析解释
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为什么温度却保持不变?
答案:水沸腾时,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距变大。吸收的外界的热量仅能使物质的分子间距变大,让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但无多余能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数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2
104
104
104
水的状态
开始时气泡内为水里溶解的空气。温度较高时,气泡内为水汽化的水蒸气
感悟新知
分析解释
为什么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4 ℃?
答案:实验中在烧杯上方加杯盖后,杯内气密性较好,液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所以水的沸点高于100 ℃。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设纵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时间,选取合适的标度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感悟新知
2. 沸点: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液体在沸腾时,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物理学上把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感悟新知
分析解释
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时为什么由大变小,而沸腾后,气泡在上升时为什么又由小变大?
答案:在液体沸腾前,上面的水温低,下面的水汽化成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上面低温的水又液化成水,所以气泡由大变小;水沸腾后,上下的水温相同,上下的水均汽化成水蒸气,所以气泡由小变大。
感悟新知
一些物质的沸点(在1 个标准大气压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物质
(液态)
沸点t/℃
液态氦
-269
液态氢
-253
液态氮
-196
液态氧
-183
液态氨
-33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物质
(液态)
沸点t/℃
乙醚
35
酒精
78

100
甲苯
111
煤油
150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物质
(液态)
沸点t/℃

218
亚麻仁油
287

357
液态铅
1 740
液态铁
2 750
感悟新知
观察对比以上常见物质的沸点,可以看出:
(1)不同物质的沸点一般__________,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不同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用到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探究。
(1)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液体温度,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2)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液体表面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3)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感悟新知
例 1
小云用如图2 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思路导引
实验中烧杯上覆盖硬纸板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
感悟新知
(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减少热量损失
感悟新知
(2) 如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小云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丙和丁所示,其中图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2

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易错提醒
在分析晶体能否熔化、液体能否沸腾的现象中,容易被忽视的条件是“继续吸热”。
感悟新知
(3)为了寻找普遍的规律,小云进行了多次实验,其中两次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_______次实验的第_______ min数据是错误的,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更正后的数据绘制出如图戊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 。但是两次实验中,同样的加热情况下,第一次加热时间较长,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7
水沸腾时,温度应该保持不变
98 ℃
第1 次实验时,水的质量较大
感悟新知
图3
感悟新知
(4)水沸腾后,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当她用铁夹把烧杯从铁架台上移走,水停止了沸腾。只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把烧杯从铁架台上移走后,水不能持续吸热,所以停止沸腾。通过实验可总结出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铁架台有余热,
水还能持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液体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持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感悟新知
(5)小云用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3 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
A.t 甲=t 乙=t 丙 B.t 甲> t 乙> t 丙
C.t 甲< t 乙=t 丙 D.t 甲< t 乙< t 丙
A
感悟新知
知识点
蒸发
2
1.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实验探究:液体蒸发特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酒精棉球擦拭温度计玻璃泡
酒精蒸发的同时温度计示数降低
蒸发需要____________
吸热
感悟新知
2.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一般来说,任何情况下液体都能蒸发,只不过有的时候液体蒸发较快,有的时候液体蒸发较慢。
感悟新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实例
理解
高温下,我们速度加大了,逃跑能力增强了
出口大了,大家逃跑的通道变宽了
风伯伯及时送走我们,通道不再拥挤了
分析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感悟新知
分析以上现象, 可以知道: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__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__________。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速
感悟新知
延伸拓展
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如相同条件下酒精比水蒸发快,水比油蒸发快。
蒸发的快慢还与空气的湿度有关。周围空气湿度越大,蒸发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感觉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液难以蒸发。
感悟新知
3. 汽化两种方式的对比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现象
部位
程度
温度
有无气泡
蒸发
液体表面
缓慢
任何温度

沸腾
表面和内部
剧烈
特定温度
大量气泡
感悟新知
例2
小凡同学在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4 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感悟新知
比较蒸发快慢的方法
1. 相同蒸发量比蒸发时间;
2. 相同的蒸发时间比蒸发量。“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采取的是第一种方法,故需要控制液体开始质量相同。
感悟新知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__有关;通过__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D 图中用电吹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通过 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实验中用电吹风加快空气流速的同时,要注意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表面积
A、C
A、D
水的表面积和温度
感悟新知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E、F 所示)。结果发现图E 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老师就小凡的实验给出了评价: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___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 是___________ ( 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积
不正确
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才快
感悟新知
(4)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凡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__的水;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 ,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质量
平衡
平衡
无关(或不同质量;平衡;不平衡;有关)
感悟新知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 确定探究的问题。

2. 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

3.只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他全部因素相同,进行逐一探究。

4.把全部探究结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感悟新知
知识点
液化
3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感悟新知
延伸拓展
为什么100℃的水蒸气导致的烫伤通常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感悟新知
1. 观察分析上表并结合生活中更多的现象,可以发现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2.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汽化的过程要吸热,根据逆向思维可以知道液化的过程会__________ 。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放热
感悟新知
3. 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生活中的雾、露、白气、冒汗、出汗、冒气等都是液化现象。其中“白气”其实是由很多小液滴聚集而形成的。
凡具有如下相关字眼的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汗、出汗、冒气等。
感悟新知
例 3
小明用如图5(a)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他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在离管口稍远处,看到雾状的“白气”。
感悟新知
(1) 为了弄明白这些“白气”是什么,他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水,一会儿,玻璃片的温度升高,小明由此分析,这些“白气”是水沸腾后从管口喷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发生__________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__________ ;玻璃片温度升高是因为__________ 。
液化
小水滴
液化放热
感悟新知
“白气”的形成
高温水蒸气(气体)
遇冷↓液化
小水滴(液体)
聚集↓悬浮在空气中
“白气”
感悟新知
(2) 为了更准确说明玻璃片温度升高的原因, 小明对实验装置做了调整,如图(b)所示。他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给小明提供正确答案的操作是( )
C
感悟新知
A. 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
B. 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
C.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
D. 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
规律总结
(1)“白气”不是“气”,“白气”是“水滴”。
(2) 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永远出现在有高温水蒸气的一侧。
思路导引:
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在物体表面形成小水滴的现象。液化过程中要放热,为了能让实验更准确,应该在乙管内倒入烧瓶中的开水,并保证甲和乙中的水量相同。
感悟新知
课堂小结
汽化和液化
液态
气态
吸热
汽化
蒸发
沸腾
定义
特点
方 式
课堂小结
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沸腾的规律:
(1)液体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课堂小结
汽化和液化
4. 沸点:(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沸点跟大气压和液体的种类有关。
(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4)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课堂小结
汽化和液化
降温
加压
方 法
液化
液态
气态
放热
课堂小结
汽化和液化
1.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2.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得足够低时都可以液
化;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也能使一部分
气体液化。
课堂小结
汽化和液化
3. 液化的类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露和雾)
和从容器中出来的热的水蒸气液化(如开水壶嘴冒
出的“白气”)是最常见的液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