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中国
阳光大道
N
黄 河 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读、议、说,展示成果。
一、自主朗诵,初感黄河。
朗读任务:
1.自主完成预习学案1-2小题.
2.初读感知: 初读本诗,我感觉——
黄河颂
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 , 1913年出生, 人。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
《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张光年
《黄河大合唱》
湖北光华县
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人民音乐家 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第二乐章《黄河颂》。
《黄河颂》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先学检测之基础知识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浊流宛转
哺育 屏障
气魄 滋长 劈成
( diān )
(péng )(pài)
( lán )
(qū )
(xiè)
(zhuó)(wǎn)
(bǔ )
(píng)(zhàng)
(pò)
(zī)
(pī)
读完本诗,我感觉……
.合作形式:
六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学习小组为一个“小合唱团”。
学法提示:(完成学案二~四大题)
自主、合作探究,读、议、说,展示成果。
(一)、问题探究: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分为几部分?在赞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画出关键词) ?
答题示例:我 望见(注意描写黄河的角度如近景、俯看等)的黄河是 的,我从 看出来的。
4.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5. 本诗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感动的是……②我认为这首诗歌,美在-------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修辞、脉络结构、写作手法、精神品格,阅读感悟等多角度思考。
.三、美点寻踪
黄河颂
朗诵词
歌词
描绘黄河气势
伟大坚强
赞黄河
序曲
主体
尾声
望黄河
引起下文
颂
望
(一)、问题探究: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分为几部分?哪一个字总领写黄河?
黄 河 颂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望黄河
近景特写
俯瞰全景
纵向流势
横向展开
3.望黄河部分,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画出关键词) ?
气势磅礴
一往无前
无坚不摧
我望见(描写黄河的角度如望俯看等)的黄河,是 的,我是从 看出来的。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4.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三次,属于间隔反复。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
4.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主体 (歌词)
望黄河、颂黄河
↙ ↘
自然特点 养育了中华民族
保卫了中华民族
地理特征 激励着中华民族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激励着中华民族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本诗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坚强,不屈抗争、一往无前的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小组交流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1)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感动的是……
(2)我认为这首诗歌,美在……
(3)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修辞、脉络结构、写作手法、精神品格,阅读感悟等多角度思考。
美点寻踪……
1.黄河美,美在生动形象的修辞……
(1).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2.美在写作手法上……
象征: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美在写景之处……
多角度(近景特写、俯瞰全景横纵展开等等),重修辞,情景交融。
美在黄河精神……
四、多样形式,赞颂黄河。
成果展示形式:
关于黄河的诗歌(自创也可);成语、神话故事;评书;唱歌;环保宣传语;导游词……
(可写在学案背面)
五、书声琅琅,品读黄河。
以多种形式朗读本诗如:
小组读(小合唱团)、男女生读、片段读(你欣赏的),单读等等。
提示:根据朗诵口诀。
识背景,知内容。鉴风格,定基调。
重节奏,音扬抑。轻重缓急要注意,
感情真挚书声起。
E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音乐欣赏
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黄河壶口瀑布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音乐欣赏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1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黄河鸟瞰图
把 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
R-L
课堂小结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万丈狂澜起,民族最强音!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本课我们于《黄河颂》中,感受了黄河那一往无前的气势,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品格之魅力。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奏出中华富强的最强音!
课外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并背诵,完成练习册。
2、盘点学完本文的收获与疑问。(日记)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丰富黄河文化知识
谢谢,
再见。导学设计:(配套课件实施授课)一、进入情境:(3分钟)(学生聆听)二、自主学习:(14分钟)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者以及黄河。2、字词练习。3、读课文(1)朗诵词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2)歌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描绘黄河气势,赞美黄河精神。(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三、质疑交流、合作探究针对自学中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班上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学案上的问题,教师明确:1、题目中“颂”是关键词。2、“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3、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四、学法指导:(7分钟)通过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授予学生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考试打下基础。五、写作训练:(11分钟)1. 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并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2.巩固修辞手法的运用。3.互相积累词汇 黄河颂(1课时)备课人:赵二凤 时间:2012年3月 一、进入情境:(3分钟) 1.聆听《保卫黄河》,感受黄河的历史,激发情感! 二、自主学习:(14分钟)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2、你知道《黄河颂》的创作者是谁吗?光未然,原名 , 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3、你了解黄河吗?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分三段,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口至河南孟津为中游;孟津一下为下游。 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而华夏文明的主体就能是黄河文明。4、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澎湃( )( )气魄( ) 高山之巅(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5、读课文谈谈:我被感动了,因为,黄河有 。 6、听、看,配乐、视频课文,提升感情,感受黄河魅力,体味中华儿女的热血豪情! 三、质疑交流、合作探究:(10分钟) 1、开头点题后,作者有没有直接去颂黄河?使用了什么修辞? 2、那些语句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4、黄河有什么历史贡献 喻 5、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学习精神) 6、带着理解,个别朗读,配乐四、学法指导(7分钟)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形象生动 排比 增强语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夸张 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 拟人 是实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呼告 增强树清效果,加强感染力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又是加强节奏感 对偶 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反问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语势和说服力 ……五、忧患黄河,尽我所能:(11分钟) 写作练习1、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2、用文中出现的修辞造一个句子,来赞美黄河!3、积累三个关于水的成语!附:一、《黄河大合唱》内容简介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①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②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③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④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⑤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⑥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⑦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⑧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二、 黄河现状 断流 污染 水土流失 从1972年到1996年的25年间,黄河下游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计682天,平均每年断流36天。进入20世纪90年代,断流尤为严重。 对7247公里长的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进行水质评价结果:七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饮水源功能,其中1779公里受到严重污染,劣于5类水标准,实际上已成“毒液” 黄土高原本来土壤肥沃,森林覆盖面积广,却由于历代砍伐,造成土壤失去保护功能,经暴雨冲刷,土壤侵蚀,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泛滥成灾。使黄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导学更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