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0 16:37:03

文档简介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学目标
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选择职业时应当考虑和遵循的原则,感受其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马克思在缜密的思考中所洋溢的激情。
说明
这是一篇马克思在中学的考试作文,又放在高三的教材中,原本应该很容易引起同龄学生的共鸣。但由于目前教育中对马克思的概念化理解,使得当今学生对马克思的认识有片面性。因此可在上这篇文章之前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等加深对马克思的了解,促进学生更好认识与感受马克思的博大情怀。另外,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通过对此文的解读,让他们在感受伟人高尚的情怀的同时,充分理解在选择职业时的原则,对学生应该说具有现实意义。再者,本文虽是一篇议论文,但通篇却充满了激情,极具青年人的昂扬向上的特质,因此对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对激发学生的对社会、对理想、对崇高的关注与热情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全文严密的逻辑结构以及对选择职业时应当考虑和遵循的原则的理解。
2、难点:突破表面的、肤浅的理解,通过认真体会、比照,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说明:
整篇文章阐述了在选择怎样的职业之前必先对自己的热情、体质、能力等几个方面考虑清楚,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究竟什么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职业。全文层层推进,文思缜密。但是由于当今学生对于崇高、高尚的距离感,所以会此有一些程式化的理解,容易对马克思提出的择业时的思考做表面的、肤浅的理解,比如对成为“高尚的人”、“为人类带来幸福有职业”、“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等等。因此必须让学生结合自己内心在选择职业时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结合对文中一些具体语句的揣摩,认真体会、比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才可能达成对马克思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真正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检测预习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课前查阅马克思的相关资料,了解青年时期马克思的兴趣爱好。提问:就你对马克思的了解,你觉得马克思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你在选择职业时最先考虑什么? 课前查阅马克思的相关资料,了解马克思的兴趣爱好;设想马克思可能的职业取向。当今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估计会更加现实、更加自我。 通过课前的相关阅读,使学生对马克思有所了解,尤其是对青年时期的马克思的了解,初步感受马克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职业选择。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层次结构。2、对学生的概括提出质疑,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默读课文;圈点批划关键语句和核心词语;分层概括大意。2、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概括归纳不一定要正确,但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在下一个环节中能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的概括出错的地方。 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内容能整体感知和把握,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马克思认为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1)如何理解马克思年说的“最有尊严的职业” (2)马克思是如何阐述他对选择“我们深信其正确的职业”的理解的 (3)如何理解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最广阔的场所”指什么?2、第一小结将自然给动物规定了活动范围与神给人指定了目标相比较,其目的是什么?(1)第四小结中“这声音”指什么?(2)如何理解“热情的来源”,选择职业时需不需要热情?(3)马克思认为选择职业需不需要考虑体质? 1、学生默读第17小节——最后一小节,回答问题。认真体会并理解下列语句:“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类比论证)“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对比论证)“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与伟大人物的区别在哪里?2、学生默读开头——第16小节,回答问题。热情一是来源于虚荣心,二是来源于幻想。让学生可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属于这样的“热情”,与同桌进行交流。 此过程分为两大块,教师活动中前4个题目解决文章的后半部分(第17小节——最后一小节)“马克思认为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后几个问题则解决文章的前半部分(开头——第16小节)的思路: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首先要考虑什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细致的比较,体会马克思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因而对语句的理解应该成为解读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试图培养学生在看似头绪很多的段落中很快把握主旨的能力。
拓展总结 1、找出文中饱含深切情感的语句,品味涵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王力先生说:“西洋人做文章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1.朗读文中饱含深切情感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语言极富情感,自然朴实而又发人深省。)2.西方人的思维是分析型的,侧重理性与推理;东方人的思维是综合型的,侧重感性与归纳。 学生通过对这些抒情意味的语句,深刻感受马克思对对社会对他人对理想对事业的执著与激情。
布置作业 写一篇随笔:要求结合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的建议,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情等特点为自己做一个职业选择。 课后完成下节课互相交流。 通过读写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思路点拨
这篇文章还可以运用将我的职业选项择观与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参照阅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先针对学生实际,他们对职业选择的理解来设计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进行选择?”“你在选择职业前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你想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等等,然后与马克思的观点一一比照,来一步步进入并解读文本。
练习举隅
1、少年马克思已经注意到了“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自己的责任,他已经认识到个人职业选择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人类的幸福”与为“自身的完美”是否矛盾。
2、写一篇随笔:要求结合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的建议,根据自身的兴趣、性情等特点为自己做一个职业选择。(共35张PPT)
(德)卡尔.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解决生字词:
shū hū
倏 忽:很快地,忽然。

蓦 然:不经心地,突然。

恪 守:谨慎而恭敬。
niè
啃 啮:用牙齿咬。比喻折磨。
qīn
钦 佩:敬重。
jīng
战 战 兢 兢:①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②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解决生字词:
huì
教 诲:教导训诫。
piān
浮 想 联 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mèi
梦 寐 以 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
迫切地期望着。
yóu
怨 天 尤 人: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 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
qiào
心 窍:指认识和思维的能力。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年)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和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对德国古典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改造和吸收,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于1864年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1871年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
有关马克思
马克思的自白
您最珍爱的品德
一般人……纯朴
男人……刚强
女人……柔弱
您的主要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最不能容忍的事……奴颜婢膝。
您喜爱的花……月桂
您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您最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最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所具有。
您所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有关马克思
写作背景:
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
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到:“思想丰富,精彩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
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这年,马克思只有
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
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他以
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
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
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
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
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当今最热门的几种职业:
房地产经纪人、注册会计师、
项目管理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
同学们,十六七岁应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导 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5自然段):马克思认为,认真地考虑选择是年轻人的首要责任。
第二部分(6—16自然段):马克思提出了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部分(17—28自然段):马克思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和自己职业选择的基本准则。
整 体 感 知
合作研讨课文
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
明确: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
合作研讨课文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
明确:在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短暂的热情的情况下。
合作研讨课文
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明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
明确:
虚荣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的安排;
职业不是用来炫耀的;
不要用幻想把职业美化;
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被感情蒙蔽、丧失理智时支持知道我们;
社会上的关系对我们选择职业的影响。
——要理智选择,务必克服虚荣心。
——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体质和能力)
精读课文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三部分齐读一遍,并思考下列问题:
1、马克思提出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几个原则?
2、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3、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精读课文第三部分
1、马克思提出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几个原则?
有尊严;
深信正确;
能提供广阔场所的接近完美的境地。
精读课文第三部分
2、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精读课文第三部分
3、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
这其实是他十七岁向社会发出的职业理想的激情宣告。
研读句子
1、“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斗争。”这里的“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个人超越自身的体质极限去选择职业是一种冒险的行为。
研读句子
2、第15自然段“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各种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连用两个问,应该如何理解?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选择力不胜任的职业会导致自卑的恶果。
课文主旨分析
本篇课文,作者在文中首先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两个方面的原则,即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和选择怎样职业的原则。接着,马克思在文章的最后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世人,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整篇课文不仅洋溢青春之美,而且还告诉我们一个哲理:幸福人生,往往始于一次成功而伟大的选择。
课文表达技巧分析
1、语言富有激情与理性。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龄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字里行间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在这里,激情和理性并不矛盾,激情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全文既是激情的职业宣告,也是理性的深入思考。我们在文章中到处可以看到作者理性思考的身影。
课文表达技巧分析
2、逻辑性强。全文自然流畅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作者先谈怎样选择职业,再谈选择怎样的职业,然后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原则及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每一部分,行文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作者思考的缜密和思想的睿智。
“我的人生规划书”
体 验 活 动
小结: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1、最有尊严的职业。在这种职业中我们能进行独立的创造,而不是畏首畏尾,奴隶般地委曲求全,在从事它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崇高的自豪感。
2、对这种职业要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而且这种职业会让我们全力以赴、竭尽全力。
3、选择自己珍视,认为是高尚的职业。
4、这种职业能实现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明确:
1、做好自身正确的人生定位。我们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我们在学校除了学好文化课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的前途铺路。
2、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接受
学习上、生活上和工作中所遇到的
难题,并勇于挑战它、战胜它。
明确:
3、无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基本做起。我们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做好工作,也会有闪光的一天。
4、学好并掌握好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
如何实现“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的结合?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材料一:2009感动中国人物之金晶 (捍卫圣火)
材料二:2007感动中国之李丽 (心灵强者)
材料三:2005感动中国之孔祥瑞 (工人有为)
体 验 活 动
2009感动中国人物之金晶
 
女,27岁,残疾人击剑队员,29届奥运会境外火炬手。
法国当地时间4月7日中午,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中国火炬手金晶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她被威胁、被殴打,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个情景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金晶的颁奖词: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张瑞敏:金晶勇敢地用残缺的身体保护奥运火炬,这勇敢源自深深的爱(百度)国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阎肃:柔弱的你面对那环饲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
2009









2007感动中国之——【心灵强者 李丽】
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 凯勒”。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丽的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2007感动中国之——【心灵强者 李丽】
2005感动中国之孔祥瑞
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2005感动中国之孔祥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