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可能情况的个数
教时
1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重点:学生能借助树状图、列表格等方法有序列举可能情况的个数。并且感受有序罗列结果的优越性。
2、难点: 有条理地分析,无遗漏、无重复地枚举出所有可能发展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可能情况的个数》是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三年级时学习了《搭配》,四年级时学习了《计算比赛场次》。特别是通过四年级的《计算比赛场次》,我们学习了树状图和表格法这两种数学工具,以及“单循环”,“双循环”,甚至还推导出了计算公式。五年级再来学习可能性情况的个数,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有条理地思考,巧用学习过的数学工具,做到无遗漏、无重复地枚举简单事件的各种可能情况。
2、学生实际:本班级的个体差异性是比较大的,所以本节课对每个孩子来说,我要求达成的目标是不一的。对于学困生来说,要求会用数学工具,有序的一一列举,得到结果。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希望他们能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越性,选择较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
第一环节
引入
出示5,6,7,8,四张卡片。要求:从这四张卡片中依次抽出两张,拼出一个两位整数。
无序列举。(出示小丁丁列举的情况,解决依次抽出两张的含义)
从这四张卡片中依次抽出两张,拼出一个两位整数,能拼出多少不同的两位数?
板书:可能情况的个数
问1:要求可能情况的个数,猜想像小丁丁那样枚举,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问2:你有什么办法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所有可能情况吗?
学生任意说出想到的两位整数。
学生讨论,意识到无序枚举容易遗漏与重复?
学生意识到无序列举会产生遗漏和重复的情况。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列举。
10
第二环节
方法体会
1、利用适当的学习工具,完成例1:
有四张卡片5,6,7,8,从这四张卡片中依次抽出两张,拼出一个两位整数,能拼出多少不同的两位数?
2、小结:这样的题目,无论是否需要考虑数卡的顺序,通过有序思考,利用树状图或者列表格的方法,就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排出所有可能情况,找到可能情况的个数。
3、问:你是如何有序的思考与枚举,得到可能情况的个数的?
4、比较练习:从这四张卡片中抽出两张,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有多少种可能?
学生回忆树状图与表格的方法,借助数学工具,有序列举。并且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
生比较两题的不同之处,独立完成并交流结果。
感受有序列举的好处,并且比较并寻找合适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感受无论与数卡顺序是否有关,运用好有序枚举的方法,都可以排出所有可能情况。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习
学校即将进行一场校内篮球赛。第一场比赛五(2)班要和五(3)班进行,每个队伍有5人参赛。
1.赛前,学校要求每班设计一面队旗,班主任王老师想用红、蓝、绿三原色设计一面三色旗。有几种可能情况?
2.为了提高训练效率,要在5个人中选出一名队长和一名副队长,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 五(3)班最终获得胜利,赛后如果每名队员和对方的所有队员握一次手,那么两队队员一共握了()次手。
二、对比、小结
问:在这场比赛中,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想说的?或者你能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吗?
小结: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三年级学过《搭配问题》,四年级也学习过《计算比赛场次》。只要有序思考,加上数学工具的运用,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够解决。
三:拓展(课后思考题)
依次掷两个数点块,掷出的两个点数之积是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
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
小组交流
在一个设定的情境下,不同类型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化学生有序思考的感受。
第四环节
总结拓展
学习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可能情况的个数
为了 不遗漏、不重复 4×3=12(种)
借助 树状图、表格法等 3×2=6(种)
有序枚举 5×4=20(种)
5×5=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