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课时)
被战火彻底摧毁的城市
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1.说说你所了解的二战和苏联卫国战争。
被战火摧毁的房屋
我的孩子啊!
我们还会来看你!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有
《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谈谈你所了解的本文作者。
3.给同学们说说《一个人的遭遇》的故事梗概。
4.这些字词你都熟悉吗?
着想 zháo 梗概 gěng gài 如鲠在喉 gěng
哽咽 gěng yè 邂逅 xiè hòu 狼吞虎咽 yàn
勋章 xūn 嗜好 shì 狙击手jū
耽搁 dān 胡诌 zhōu 一撮盐 zuǒ
绞痛 jiǎo 吝啬 lìn sè 小雏儿chú
研究探讨
1.《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
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人?
2.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嗯,让我仔细想想!
3. 通过这部分节选,我们能看出小说主人公有哪些遭遇?在遭遇那些
事件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我憎恶战争!
主人公的经历和情感变化:
别妻,战场被俘(悲)
俘敌逃回(喜)
得亲人死亡噩耗(悲)
知儿子幸存成军官(喜)
儿子牺牲(悲)
收养孤儿(喜)
出车祸离家谋生(悲)
战争让我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课后作业
精读课文,思考探讨:
1. 查资料,了解苏联的“解冻文学”。
2. 小说主人公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 小说是如何写凡尼亚的?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孩子?
4. 看电视剧《亮剑》,总结一下里面的李云龙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展示探讨成果,交流信息
关于苏联“解冻文学”
斯大林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僵化、专制。文学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文学的公式化、概念化,文学作品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歌功颂德。国家对于一些稍微触及现实的作品,动辄加以粗暴的攻击、批判。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的冲突和社会的黑暗面,“解冻文学”由此出现。这场改革,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口号,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学界突破禁区,大胆揭发社会弊病,批判官僚主义,表现被长期禁止反映的人性、人道主义,表现被长期忽视的非“金星英雄”的普通人的命运。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是这个思潮的先声之一,影响巨大。
讨论探究
1.在你心中,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是一个大英雄还是一个普通人?
2.小说为什么写这样一个普通人?
“一个人的遭遇”就是一个人的遭遇吗?
1.小说主人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他有着普通人
的遭遇、普通人的胆怯(被俘后头缩在肩膀里)、普通人的
悲伤(多次写到他的泪水)、普通人的欢乐、普通人的愿望
(知道儿子成了大尉,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普通人的
善良、普通人的忠厚和朴实。他有坚强的一面,但是也经常
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情绪。
2.小说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通过一个普通人的遭遇来
反映战争的罪恶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他的遭遇不只是
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而是整个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遭遇,
是全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他是整个苏联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的
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3.结合原文说说小说是如何写凡尼亚这个孩子的? 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孩子?
分别从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表现战争给这个
孩子带来的灾难和心理创伤。有些地方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孩子的天真可爱,孩子越是
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和小说主人公一样,凡尼亚也是一个战争的受害者,战争让他失去父母成了一
个孤儿。
战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也
给无辜的人、尤其是下一代带来伤害。小说的主
人公是因为战争失去妻儿的一个典型,凡尼亚则
是因战争失去父母的一个典型,这就说明了战争
给每个人都带来了灾难,反衬了战争的罪恶和残
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战争是人类的灾难,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世
界上的人们如何才能和平共处。
讨论研究,拓展延伸
2.《亮剑》里面的李云龙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李云龙和索科
洛夫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李云龙和索
洛科夫的人物塑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
示?
1.你觉得小说写主人公被俘后的害
怕、见到儿子做了军官后的梦想和想起
亲人时的泪水有损于人物形象吗?为什
么?
课后作业,复习提高
1. 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
子,抓住了我的心”。 假设你就是“我”,当时你会有什么样
的感觉呢?请用200字左右的短文来表达你的感觉。
2. 模仿《亮剑》中李云龙形象的刻画以及本文中索洛科夫
形象的塑造,写一个500字左右的写人短文,要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导学一体案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法建议】
1、认真阅读“前文梗概”,精读文本。
2、研习文本要注意找出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起的作用。
3、找出索科洛夫在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特点。
【预习】
1.作者简介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时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全书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苏联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过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在前线又写下许多的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中主要有特写《在顿河》(1941)、《在顿河上》(1941),《在个萨克集体农庄里》(1941)和《战俘》等。短篇小说有《憎恨的科学》(1942)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思考
①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②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③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梗概( ) 邂逅( ) 和睦( ) 刹那( )
狙击( ) 嗜好( ) 粘住( ) 哄骗( )
栖息( ) 窒闷( ) 胡诌( ) 翘首(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掩敝 奖赏 寂静 古里古怪
B.影踪 寂静 荒凉 喜气洋洋
C.狭窄 气慨 衬衫 狼吞虎咽
D.军衔 安祥 震荡 小心翼翼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4.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 , 作家,1965年获 奖。作品有长篇小说《 》《 》等。
二、文本研读
1.整体感知:请概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2.重点探究:
⑴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⑵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⑶他这样子的人(好人)却要把凡尼亚骗回家,这对他的好人形象是不是个破坏?
⑷收养儿子这段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
⑸在最后一段中,凡尼亚的挥手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⑹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么?题目中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解释?
【课外延伸】
思考:这篇小说在完成的时候,在1956.12.31――1957.1.1,《真理报》曾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小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讨
1、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2、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3、阅读本文可知: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4、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请结合具体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的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流水,他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僧人若有所悟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 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盲者缓缓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就得意的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自己的。
是的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生命的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只有为别人点燃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
1.第五段开头写到:“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你知道僧人“愣”的原因吗?
2.苦行僧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他所悟出的“佛”的内涵包括哪些?
3.这篇文章在表现主旨上用了哪些手法?
《一个人的遭遇》随堂练习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漆黑( ) 狙击( ) 哄骗( ) 衣襟( )
送丧( ) 粘住( ) 一撮( ) 嗜好( )
2.文学常识填空,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 作家,1924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 ,1926年中短篇小说集 和 问世。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和 ,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课本内容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 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我”在一个渡口邂逅退伍军人 ,他带着一个小男孩 到外地去谋生,在等渡的两个小时里,叙述了自己半生的经历。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 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 ”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那么妈妈呢 ”“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 ”“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 ”“没有一个。”“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 ”“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 ”他几乎无声地问:“谁 ”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
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的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姑姑,您为什么哭呀 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
(1).孩子是活泼的,在幼小的孩子脸上不协调地出现“沉默”“打量”和“叹了一口气”这类成人的神态动作,意在表现什么
(2).为什么“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3).索科洛夫认领凡尼亚靠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4).“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凡尼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主人为什么哭吗 为什么
第二课时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折磨 磨炼 聚拢 哆嗦 连蹦带跳
B.脸颊 吝啬 贤慧 和睦 狼吞虎咽
C.障碍 邂逅 嗜好 狙击 孤军奋战
D.胡诌 车厢 勋章 陨命 唧唧喳喳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丰收了,整个打晒场上,弥漫着一种喜庆气氛,人人都喜气洋洋。
B.他脸上泛着红光,身穿笔挺的西装,边说边打着手势,显得神气活现。
C.没有一个孩子天生邪恶,这些犯了错误的孩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现在盖棺论定,为时尚早。
D.她取了根棉花签,沾着药水,在孩子的伤口上小心翼翼地涂抹着,那眼里满是关切的神情。
阅读《一个人的遭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树林里听到我那个同志的叫声和划桨声。
这个陌生的,但在我已经觉得很亲近的人,站了起来,伸出一只巨大的、像木头一样坚硬的手:
“再见,老兄,祝你幸福!”
“祝你到卡沙里一路平安。”
“谢谢。喂,乖儿子,咱们坐船去。”
男孩子跑到父亲跟前,挨在他的右边,拉住父亲的棉袄前襟,在迈着阔步的大人旁边急急地跑着。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
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用目光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儿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3.“男孩子跑到父亲跟前,挨在他的右边,拉住父亲的棉袄前襟,在迈着阔步的大人旁边急急地跑着。”本来,索科洛夫已经失去了工作,被迫领着孩子到外地谋生,但文中却说他是“迈着阔步的大人”,你如何理解这段描写
4.与索科洛夫父子分别,“我”为什么“怀着沉重的忧郁”
5.最后一句话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愿
附答案: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1)gěng (2)xiè (3)mù (4)chà (5)jū (6)shì (7)zhān (8)hǒng (9)qī (10)zhì (11)zhōu (12)qiáo 2.B (A蔽,C概,D详) 3.D 4. 肖洛霍夫 苏联 诺贝尔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 被开垦的处女地 5.索科洛夫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在等待中得知独生儿子牺牲;索科洛夫领养了孤儿凡尼亚,因车祸离开乌留平斯克,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
二、文本研习
1明确:这个人是索科洛夫。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像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找到小儿子(重点描写,让学生重点读)――因车祸外出谋生(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
2明确: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等。
3明确:(1)主人公本身的善良、同情和爱。(2)主人公对家庭和爱的期望。
4明确:他们都找到了爱的所在,家的所在。在生活中找到了寄托和希望。是凡尼亚让主人公能够坚强的生活下去。
5明确:(1)是种心痛的感觉,大家对战争都是难过的,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2)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作者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保护,让他们永远快乐健康,痛苦让自己去承受,呵护那无知可爱的儿童。
6明确:像索科洛夫这样的无数受难的普通人,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小说以个性反映了共性。
7明确:(1)小说用平实的语言勾起人们的回忆,让人更关注战争剩余下来的人,更关注普通人,更关注失去生活能力的人。(2)小说赞扬了人类的伟大与坚强,弘扬了爱的主题。(3)小说在平实的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在美与丑,爱与恨的边缘展现出了对战争的憎恶。
『随堂作业』
1.略。2.苏联 《胎记》 《顿河故事》 《浅蓝色的原野》《静静的顿河》 《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二部) 3.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安德烈·索科洛夫 凡尼亚 4.这样写,意在表现战争使孤儿流浪漂泊,过早接触人世痛苦的境况。 5. 因为“我”决定领养孤儿凡尼亚。 6.靠的是善意的谎言,这是因为想让这个可怜的孤儿真正地把自己当做父亲;7.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在听到“我是你的爸爸”后的表现,表现了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震撼人心。 8.不理解。因为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与怜悯,所以他不理解。
第二课时
问题探讨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但是他还是想回家看一看。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索科洛夫的心情 “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把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战斗中成长,当上了大尉,索科洛夫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生活。然而,他等来的是儿子牺牲的消息,而且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索科洛夫的心情(他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是为了解除疲劳,也和他试图忘却人生不幸有关。)——巧遇凡尼亚领他当儿子,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的车祸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是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灵世界——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不能忘怀)
以上曲折的情节,突出表现出人物命运的不幸。
2明确: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3明确: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4明确:索科洛夫这样做是出于同情和爱。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5明确:读懂了索科洛夫感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二、课外延伸
1明确:盲人在黑夜里打着灯笼。
2明确:(1)苦苦追寻的理想、信念往往寓于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中;(2)为着别人,实际上也就会惠及自己,(3)必须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3明确:(1)以小见大,从瞎子点灯这样一个平常简单的生活故事中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2)叙议结合,在叙述故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3)虚实结合,苦行僧由眼前的灯参悟到心中的灯。
『随堂作业』《一个人的遭遇》(二)
1.D (陨一殒) 2.C (盖棺论定:指人死以后,他的是非功过才能断定) 3.“迈着阔步”说明索科洛夫虽屡遭苦难,但他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却仍对生活抱有希望。 4.索科洛夫的不幸遭遇震撼了我的心灵,以至我的心情也显得十分沉重。 5.我不愿让孩子看到我的眼泪,是希望孩子不再经受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保持住一颗童心,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