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检测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碣石(jié) 咏志(yǒng) 子规啼(dì) 幸甚至哉(zāi)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悬挂(xuán)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瘦(shòu )马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左迁(qiān)
2.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歌以咏志(用) 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 老树昏鸦(傍晚)
C.星汉灿烂(星星) 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 古道西风(秋风)
4.对《观沧海》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5.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了这首诗。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6.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8.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9.综合性学习(8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初推出的一档经典诵读节目,它以朗读的方式表达情感,在观众心里掀起了阵阵涟漪。《朗读者》期待更多人的参与,让大众特别是青年人,能够与朗读结缘,与经典为伍。
(1)在“母亲节”这一天,你想通过《朗读者》为母亲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请给节目组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4分)
(2)如何让《朗读者》办得更好,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请你提两条建议。(4分)
二、课内精读(32分)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全诗紧紧围绕一个__ _字来写,文中又从虚实两个角度写了不同的景物,突出了意境美。实写的句子有哪些?虚写的句子有哪些?(4分)
11.请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4分)
(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4分)
1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分)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4分)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6.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4分)
17.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课外精练(12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说说下列词语指代的内容。(4分)
龙城飞将:___________ 胡马:________________
19.怎么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4分)
20.说说三、四句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四、习作(24分)
21.展开想象,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碣石(jié) 咏志(yǒng) 子规啼(dì) 幸甚至哉(zāi)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悬挂(xuán)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瘦(shòu )马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左迁(qiān)
【答案】C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项,“啼”应读“tí”;B项,“肠”应读“cháng”;D项,“潮”应读“cháo”。
2.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C项有误,正确停顿: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歌以咏志(用) 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 老树昏鸦(傍晚)
C.星汉灿烂(星星) 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 古道西风(秋风)
【答案】C
【解析】“星汉灿烂”的“星汉”的意思是“银河”。
4.对《观沧海》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诗的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所以D项说法有误。
5.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了这首诗。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答案】B
【解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B项有误,“杨花”,含飘零之感,“子规”,有离别之恨,都能触发宦游异乡人们的凄凉。
6.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曲的赏析。C项有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D项有误,“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欢快的心情”的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天涯漂泊游子的惆怅凄苦及思乡之情。
8.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答案】A
【解析】A.错误,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故选A。
9.综合性学习(8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初推出的一档经典诵读节目,它以朗读的方式表达情感,在观众心里掀起了阵阵涟漪。《朗读者》期待更多人的参与,让大众特别是青年人,能够与朗读结缘,与经典为伍。
(1)在“母亲节”这一天,你想通过《朗读者》为母亲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请给节目组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4分)
【答案】(1)示例:我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想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朗读者》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情感的电视公众平台,我想借助平台朗读《游子吟》,让母亲能听到我的声音,能在节日那天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希望您能满足我的愿望,谢谢。
【解析】(1)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实际就是如何让节目组同意你的的请求。首先要介绍自己,然后把你的请求,想借这个平台,让你为母亲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达对母亲的爱,理由写清楚,语言要诚恳 、委婉,句子简洁明了,最后写上感谢的语句即可。
(2)如何让《朗读者》办得更好,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请你提两条建议。(4分)
【答案】(2)示例:多朗读老百姓喜爱的经典作品;节目进行时多与观众互动。
【解析】(2)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可从如何让节目更贴近百姓方面作答。
二、课内精读(32分)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全诗紧紧围绕一个__ _字来写,文中又从虚实两个角度写了不同的景物,突出了意境美。实写的句子有哪些?虚写的句子有哪些?(4分)
【答案】观 实写的句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写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这首诗是曹操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最后两句跟本诗原文没有直接关系。
11.请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4分)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喜欢的原因:这句诗采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表面写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实际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他的博大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它的博大胸怀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开放性试题,这首诗有实写和虚写,有动景和静景,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合适的理由即可。一般选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居多,作者的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4分)
1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12.杨花、子规、明月。
13.示例:①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13.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分)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4分)
【答案】14.初春。青山、绿水、江春、归雁
15.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首诗描绘的是初春,从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可以看出。
15.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两句诗是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6.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4分)
17.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6.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17.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解析】
16.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抓住“古道西风瘦马”中每一个字的含义,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描述诗句的画面,突出其景物特点。
17.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三、课外精练(12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说说下列词语指代的内容。(4分)
龙城飞将:___________ 胡马:________________
19.怎么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4分)
20.说说三、四句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18.英勇善战的守边将军 外族入侵的军队
19.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20.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解析】
18.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结合对诗句意思是理解,把握词语的意思。对于重要诗歌老师一般要求学生多看注释。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19.考查对互文修辞手法的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20.考查对诗歌写作特色的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四、习作(24分)
21.展开想象,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示例: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
一抹余晖暗淡地斜洒在枝桠斑驳的老树的枝头。枯藤缠绕着老树,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凄凉的哀鸣,划破黄昏的寂寥,斜阳为乌鸦黑亮的羽翼镀上一层金黄。
潺潺的流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还映出几处人家。一座小石桥静静地站在流水上,像一个老态龙钟的百岁老人,再也经不起岁月的践踏了。
古道漫漫,西风凛冽。路,看不到尽头。在这荒凉古道上,我骑着马,缓缓地行进。几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那匹马,经过岁月无情的洗礼,早已骨瘦如柴。经过多年的流浪,它和我都已疲惫不堪。
此时,夕阳正西沉,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我,却仍在外漂泊未归,独自一人浪迹天涯海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