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0 16: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京师大学堂
废科举
《申报》
商务印书馆
你知道一塔湖图是怎么回事吗?
博雅塔
未名湖
图书馆
友情链接
京师
京师大学堂旧址 
北京大学西门   
1898年
1912年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地位:
——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影响
办学原则:
以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西方学科
中西结合
二、废科举,兴学堂
你知道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吗?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学校教育制度
大学堂“以谨尊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 ——《奏定学堂章程》
通才=传统+移植
《奏定学堂章程》将教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二、废科举,兴学堂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开办各级新式学堂
比比看
说说现在中学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
1、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二、废科举,兴学堂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开办各级新式学堂
3、1905年,废止科举制
想一想: 为什么说废除科举 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提示:有利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温故知新
科举制创立于:
A 唐代 B 隋代 C 清代
B
科举制在唐代主要的考试科目是:
A 明经 B 进士 C 数学
AB
B
科举制发展到明朝时命题范围是:
A 古代数学 B 四书五经
C 近代科学
教育事业的发展
京师大学堂 1898——1912
废科举,
兴学堂 1905
文化事业的进步
猜 猜 看:
不会说话不吵闹
国家大事全知道
人情冷暖它最晓
工作休闲少不了
(打一媒体形式)
创办时间:
三、《申报》的创办
地位:
19世纪70年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紧密结合生活,内容丰富,新闻量很大并注重真实性。
成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特色
影响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创办
1897年 上海
特色
以编译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
地位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教育
京师大学堂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废科举兴学堂
《奏定学堂章程》
第一个
废除科举制
文化
《申报》
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1905
社会生活的变迁
清 末 · 民 初
阿Q的一天
我是阿Q,住在小镇未庄。我虽然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 ”的生活,但精神上我是常胜的。
这天,阿Q在赌场上发了一笔小横财,于是他决定到县城看看近年来新来的事物 。
阿Q来路过一家店,上面写着永泰照相馆!阿Q心想,见过饺子馆、面馆,这照相馆是啥玩意呢?
阿Q不知道,照相术早在______________就已经产生, _______以后就传入到中国。
40年代
19世纪3 0年代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的传入
大光明照相馆
丰泰照相馆
阿Q不知道,除了这种“静止”的照片以外,当时的中国人还接触到了各种“会动”的照片。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
阿Q觉得照相有点贵,不如给自己换身衣裳,于是他走进了一家服装店
老板,拿点时兴的给爷看看!!
如果你是当时的老板,你打算拿什么衣服给阿Q看呢?
阿Q凝望许久
老板,别开玩笑了,这衣服咋穿啊?
于是,老板又给阿Q介绍了另一种款式。
还不如我的破旧布衫好,哼!
阿Q一脸茫然,只好离开
其实,阿Q还不知道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中山装已经是那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二、服饰变化
1、男士:
2、女士: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满族旗袍——高领服装
传 统 旗 袍
阿Q走在大街上,看见男人头上的辫子被剪掉了……不远处,一群人正在看告示。
三、剪辫子,改称呼
剪辫令
令到之日,限20日,官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走近一看,阿Q冒了一额汗。
看到革命军在旁边剪辫子,阿Q落荒而逃……
其实,当时为了呼应辛亥革命,做中华民国新国民,很多人已经陆续剪掉辫子……
近代男子发型
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阿Q看到人们“奇怪”的打招呼方式,回想起刚才服装店老板称呼他为先生,他一下子蒙了……
阿Q不知道,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称呼已经很不一样了。
职务
先生、君
大人、老爷
民间普通称呼
跪拜、作揖
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见面礼:
鞠躬、握手
新礼仪
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如果阿Q看到今天中国的变化,一定会更吓一跳!